第一次收到讀者來的「粗口」電郵,起初有點錯愕,以為粗口是「問候」我的。看仔細才知道讀者的粗口是支持我的一些助語詞,還叫我唔駛理那些批評我的「仆街」。真係多謝晒!
寫東西的日子不算短,但每次收到讀者的來信、電郵都會立時精神一振,好像人海茫茫中看到一個熟人或找到一個朋友一樣。有幾次讀者來電郵說我寫的個人經歷令他重拾美好的回憶,像坐時光機回到年少時候一樣。收到這些回應後樂上了好半天。
自從班門弄斧多寫了一點品嚐威士忌的經驗後,多了一些酒友的通訊。有酒友介紹我到中環太子大廈的Oliver's買艾雷島的威士忌如Ardbeg10年或Lagavulin。有酒友分享他品酒及遊覽酒廠的經驗,向我大談Laphroaig及Lagavulin因用上地下泉水及遠年泥煤而充滿特別的風味及smoke味,讓我看後想立即買來喝喝看。
教我不好意思的是有些酒友來電郵向我請教品酒之道。我的酒齡其實甚淺,試過的威士忌種類、品牌不算多,只是邊喝邊學邊寫而已。唯一可恃之處是膽粗粗不怕瘀,把自己的想法感覺坦白的說出來而已。前幾天有酒友來電郵問我日本的三得利(Suntory)山崎二十五年週年版跟余市Yoichi二十年有什麼分別,還花了心思把釀造山崎二十五年的水泉照片傳來給我看。照片中京都山崎那一溪流果然別有風緻,恬靜清葱。只是還沒有機會試這種山崎二十五年,也未找到余市二十年這支去年的單一麥芽威士忌酒王,暫時答不到酒友的問題。
有讀者/酒友知道在香港什麼地方可找到這兩款威士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