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有優勢港滬合作「政治層面有困難」

各有優勢
港滬合作「政治層面有困難」

中央已確立2020年上海將被打造為國際金融中心,英資企業最近亦與華達成到滬上市的協議,本港地位會否受到挑戰令人擔心。金管局總裁任志剛則相信,從國家體制的利益出發,在一國之下,是可以容納兩個金融體系共同發揮貢獻。他認為從技術上及政策上,無論是兩地股市或貨幣同業拆借市場,透過一定受管制渠道,將兩個分割市場連結打通,是可以解決的,但在政治層面上,多年來他「覺得有困難」。

可能被視為「攞着數」

在回應議員陳茂波查詢,何謂政治層面的困難時,一再強調自己是政治「門外漢」的任志剛,婉轉地解釋,本港已提上議事桌的兩地融通發展建議,不排除會被當局視為「攞着數」表現,罔顧國家利益。

不存在惡性競爭

儘管他認為,滬港兩地不存在此消彼長、惡性競爭的關係,但對陳茂波就上海全速推進股債市場融資中心角色,外資企業日後會否放棄來港上市的關注,他指擔憂並非杞人憂天。惟在回覆李慧瓊類同提問時,他亦補充,即使外資企業決定先在滬上市,亦可考慮來港掛牌,最重要是可以透過有效機制,讓現時同股不同價的割裂情況,長遠定價效率及市場融合可獲得改善。
截至3月底,本港人民幣存款僅531億元,議員方剛就日後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開通後,本港銀行提供貿易融資,會否因本地存款不足而形成限制查詢,任志剛回應指,希望當業務展開後,本地形成的人民幣同業拆借市場,可在有效管制下,與內地拆借市場相互連結,解決銀行的人民幣頭寸安排。他期望稍後公佈的相關管理辦法,會涵蓋有關建議。
一待當局公佈細則,他相信本港進出口企業,可與5個試點城市獲批准對口企業,立即展開人民幣跨境結算服務,辦法現未出台,主要涉及退稅等技術安排,惟本港在人民幣支付結算系統已準備就緒。他重申,一國之下可充份善用港滬兩個金融中心的優勢,兩地金融體系應發展互助、互補與互動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