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的雷聲特別大

法國的雷聲特別大

外國的月亮從來都沒有特別圓,如果有,那只是因為你喝醉了;歐美的藝術自然也沒有特別好,如果有,那是因為你被巨大的雷聲嚇倒了。1956年,張大千遇上畢加索,畢加索就說:真不明白,你們中國人的孩子怎麼會來巴黎學藝術。
但歐美藝術還是有我們值得學習的,從杜象開始,前衞藝術就扮演着反叛的角色:反嚴肅、反商業、反精英主義,那是一種對建制、對資本主義的嚴厲批判。發展至今,我們從現代藝術裏看到甚麼?從今天開始的《路易威登:創意情感》展覽中,我們看到高超的Marketing推廣技巧、藝術與商業的合流力量龐大……這絕對法國嚇人雷聲的示範作。

記者:何兆彬 
攝影:林栢鈞

■夜景下,包起來的藝術館。

■RichardPrince為LV創作的皮包

2000萬超豪展覽

發財立品。自古以來,人有了錢就想別人認同,認同自己品味,認同自己不是「窮得只有錢」。品牌自然也一樣,而事實上,建立「懂藝術、支持藝術」的形象,對銷售有難以計算的幫助,這是無可置疑的。
近年超級品牌都大力支持藝術展,去年先有巡迴國際的ChanelMobileArt,今年則有LouisVuitton帶來的《創意情感》展覽,兩者花費都極為巨大。藝術館總館長鄧海超微笑的表示:「LV方面十分慷慨,全個展覽花費約2,000萬,政府只出了590萬。」
雖然品牌強調又強調支持的是藝術,藝術館方面也一再提到:不想市民有錯覺,認為我們在為品牌宣傳。但這個展覽其實是個藝術展覽,還是品牌的大型宣傳活動?只要看一看展覽內容,我相信人人都會有自己的答案。
展覽內容之一,是LouisVuitton&Art。展出LouisVuitton創辦人孫兒Gaston-LouisVuiton的藝術收藏,及一系列的古董行李箱。熟悉LV發展歷史的你一定知道,1997年品牌藝術總監MarcJacobs找來StephenSprouse、村上隆及RichardPrince三位名家合作,使品牌慢慢走出「純粹的傳統工藝品牌」,這些Crossover之作,在Fans眼中也是藝術品,也是今次展品之一。
若我告訴你以名媛明星追捧的手袋皮箱,是展品頭炮,也許你會側目,畢竟展覽場地是在香港藝術館。而如果再看到部份藝術家以LV的Logo作創作,更加有朋友大聲表示失望,「吓?去藝術館看人家畫LVLogo?」
翻看藝術史,以品牌商標用作藝術創作,自PopArt(普普藝術)開始廣泛使用,但PopArt藝術家如AndyWarhol可沒有與金寶湯有任何商業利益關係。他這種手法,既是對嚴肅藝術的反叛,也成了消滅藝術的反英雄。當年他故作天真的說:「我認為大家都該像個機器,大家都該一樣。」又說:「普普就是相似的藝術。」嘲弄現代生活,「歌頌」商品,但又享受名利,才是普普的獨門秘技。

■把建築物包起來的圖案,模仿六、七十年代雜誌封面。

把藝術館包起來

是次展覽之中,LV的Logo確是無處不在,例如整座藝術館,就破天荒的包上了RichardPrince創作的作品AfterDark──一張張仿六、七十年代的雜誌封面,封面上男男女女,意態撩人,大字印着HONGKONG、LONDON等城市字眼。毋須細看,你都會看到作品上處處是LV的Logo。所以其實,整座藝術館都如被LV的花紙包實了,整座藝術館都被LV的商標包實了。
如果沒有品牌商標,這的確是可以稱為PublicArt(公眾藝術)的,就是鋪滿了商標。但如今我會覺得藝術館用錢)包起來了。
坊間的傳聞更赤裸,說初稿上全部是LV的Monogram,但有關當局不批准,結果改動了好幾次,叫鄧館長證實有關傳聞,他不置可否的答:「我們每樣圖案都需要審批的。」LV方面則強調,由初稿到完稿,包藝術館的圖案都是RichardPrince作品,而上面全部都有LV圖案。另外,坊間一直有傳「太空館也會包起來」,但最後都沒有成事,原因眾說紛紜,未能一一證實。
這兩個月的藝術館,的確貼滿了很多很多LV商標。鄧館長:「商標是這個創作的一部份。」我認同,只是無法理解創作上何解必要有商標。

■乍看以為是黏合,原來是把巨幅圖案由上吊下,圖案並沒有黏實。

玻璃藝術館

如果對商業與藝術的合流,有所抗拒,或如我一樣,對品牌商標有敏感症的話,看展覽更要小心選擇。活在這個世代必須很清醒,因為好聽的話太多,但真的話太少了,稍一不慎就被別人灌了迷湯。
鄧館長說:「現代藝術的確是比較難理解的。希望這次展覽能給大家一個perspective(看法)。」所謂難理解,以我理解,其實是由於現代藝術太多整古作怪,真正有創見的作品太少,難一見能感動人的作品。如趙廣超說,他們都只求作品有Impact,忘記了甚麼是美。
那麼,這個展覽之中有沒有好作品,肯定是有的。展覽的第二部份,是路易威登創意基金會的藏品。這個基金,財雄勢大,十分驚人,他們於2006年找來建築名家FrankGehry設計一座玻璃藝術館。這座藝術館面積達8900平方米,建造費達1億2,700萬美元,即近10億港元,打算在2010年開幕。是次展覽,這座玻璃藝術館的模型,就是展品之一。
而這次展覽展出的藝術品,全部由該館借出,你也可以當這是該館的Preview(優先場),大家毋須飛到法國去看。而且這個優先場,全球只選了香港演出一場,香港人在上海、北京甚至東京人面前,終於威番次。細心看,好些現代大師名字都在其中,不喜歡那些替LV賣命的名字,依然大把選擇,例如短命的繪畫奇才Jean-MichelBasquiat,Gilbert&George、及中國新貴楊福東等。
搞得這麼大型的展覽,不表示支持本地藝術又怎可以?香港方面,LV也找來了七位本地藝術家參展,他們包括有唐衲天、李傑、梁志和、白雙全、曾建華、王浩然及黃慧妍,以作伴碟。
《創意情感》今天起在香港藝術館展出。

■名建築家FrankGehry設計,2010年開幕的LV玻璃藝術館。

重點作品

主辦單位懶神秘,到截稿前只給予傳媒部份展出作品刊登,由於資料有限,只能精選出以下作品。當中特別推介大家去看自由奔放的Jean-MichelBasquiat畫作。(村上隆我是不會推介你看的,而就是不推,要看的人還是會去看吧。)

Jean-MichelBasquiat作品《Brillo》(1984)

短短一生只有28載的天才型畫家,美籍海地人,早年於紐約畫塗鴉而成名,八十年代起被歸類為新表現主義(Neo-expressionist),他在生時已成名,並在85年登上紐約《Time》封面。他於88年去世,在香港要看到Jean-MichelBasquiat,十分難得。

Gilbert&George作品《ClassWar》(1986)

來自倫敦的藝壇二人組合,以大型畫作聞名於世。在他們作品中,經常發現他們把自己、或朋友繪於畫中,並出現大量基督教符號。他們的畫作影像大膽,經常肉體橫陳,並出現便溺、精液等元素。

BertandLavier作品《印度女皇II》(2005)

受杜象影響,BertandLavier的創作往往由生活出發,因此也被稱為「翻新、復古、抄襲、挪用的專家」。

JeffKoons作品《MonkeyTrain(Birds)》(2007)

以大型金屬動物造型聞名於世,他成名於八十年代,他仿效AndyWarhol的製作模式,工作室請來30個助手。其作品銷量甚佳,他保持了在生藝術家作品之中拍賣價最高的紀錄。被形容為「當今最貴又最俗的藝術家。」

其他作品

村上隆

RichardPrince

StephenSprouse

展覽詳情:

日期:2009年5月22日至8月9日
地點:尖沙嘴香港藝術館
開放時間:星期日至五(10am-6pm);六(10am-8pm);周四休館
票價:$30、$15(全日制學生、高齡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