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銀行再調低存款息率,學者及市場人士均認為心理作用大於實際,在近乎零息環境下,會繼續迫使資金從銀行體系流出,有關影響在近期股市及樓市中已見反映。
城市大學工商管理碩士課程主任曾淵滄表示,雖然從0.01厘跌至0.001厘,跌幅達九成,但大家已將兩者看成零,故對市場實質影響,不能與息率由10厘跌至1厘相比。他認為,今次減息,不會一下子令資金從存款戶口大量流出,在近乎零息環境下,存款流出的過程是持續性,當存戶忍受不到低息環境,眼見股票及樓市上升,越來越多人會將存款用作投資,情況與03及04年相似。
基金經理林少陽直言,存款在低息環境下從銀行流出,實際上早在今年3、4月已開始,當時拆息從高位回落且表現趨穩,部份「醒目錢」開始由存款走到投資市場。他又指,大部份投資者反應較慢,隨着銀行進一步減存款息,在羊群心理下,相信資金從銀行流出的過程將持續。他又指,在低位入市的人僅屬少數,投資者平均在恒指萬五點時入市,暫時未見股市資金有撤離迹象,若有更多資金投入接棒,可望進一步推高大市。
麥萃才:存戶影響微
浸會大學財務及決策學系助理教授麥萃才則指,在近乎零息下再減息,在經濟學理論屬流動性陷阱(LiquidityTrap),即是說當利率低得接近零時,人們寧持有現金,擴張性貨幣政策也失效,對帶動經濟作用不大,故再減息亦未必能觸動存戶神經。他指出,根據存款保障計劃公佈的資料,50萬元以下存戶佔整體九成,減少的利息對大部份人來說微不足道,但銀行方面卻節省不少利息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