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香港每10萬人中約有4人會患上喉癌,患者九成是煙民,若延誤治療令癌症惡化至末期,患者大多數要進行全喉切除手術,餘生也喪失正常說話能力,需靠電子咪等儀器協助發聲。有耳鼻喉科醫生表示越早確診喉癌,治癒率可達九成以上;煙民盡早戒煙可減低患上喉癌的風險。
今年56歲的黃麗珍,兩年多前無故頭痛及耳痛,最初以為是睡眠不足引致,由於不適持續便求診,檢查才發現患上末期喉癌,需要把整個喉部切除。她憶述當時難以接受患癌,手術後更會變成「啞巴」,但醫生指不切除喉嚨會喪命,故只好接受手術。隨着身體日漸康復,她決定重新振作,學習使用俗稱「喇叭仔」的氣動式喉頭發聲器,花了一年多時間練習,終於可在儀器幫助下重新說話。
須切除整個喉部
鄧裕宗13歲已開始吸煙,10年前43歲時發現食道上有一個4厘米腫瘤,必須把腫瘤連整個喉部都切除。手術後他要使用電動喉頭協助發聲,他表示後悔吸煙30年,並賠上了自己正常說話的能力。
香港大學外科學系教授韋霖表示,吸煙除引致肺癌及食道癌,也會引致喉癌,本港的喉癌患者九成是煙民,病發年齡由18歲至90多歲不等,通常是60多歲以上長者,近三分之二患者屬早期喉癌。他指早期患者可接受電療或激光治療,成功機會達九成以上;晚期病患者則需要接受部份喉部或全喉切除手術,成功率約五至七成;喉癌復發率比其他癌症低,最多只有5%,接受了喉部切除手術的患者,可透過語言治療及使用不同類型的發聲器,重新掌握說話的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