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人有一點非常可愛,「生是×家人、死是×家鬼」觀念無比鞏固,去到那裏餐館開到那裏之餘,親戚也跟着認到那裏。譬如李安,在美國落地生根都不知道多少年了,沒有亞洲人身影的作品拍完一部又一部,大家對他始終不離不棄,慢下手《胡士托風波》在康城得一個半個獎,仍然是中港台爭住錫面珠的「華人之光」──史高西斯憑《的士司機》躍龍門和哥普拉靠《現代啟示錄》獲金棕櫚那兩年,意大利可也舉國與有榮焉?
李導亦深明你做初一我做十五的道理,從來不教江東父老失望,絕對做足孝子賢孫的本份,拿了金盃銀盃既不得意忘形開香檳也不開P,專誠趕回台灣開壇祭祖──呀,高姿態指導周潤發演孔夫子的竟然不是他,真令人迷惘。其實當今世上,沒有誰比他更適合歌頌儒家鼻祖,探討自己後花園的人之初,總好過重訪六十年代美國的嬉皮士盛會,起碼不服氣的聲音肯定較少,不必揹着文化入侵者的嫌疑,嘥聲壞氣以「我關心的是人,不是音樂」解畫。
他真老實,稍為狡猾或者蠱惑,不會不食住「每個人心裏都有座斷背山」條水,陰聲細氣擲出一句「我關心的是出櫃,不是音樂」,包保三姑六婆鴉雀無聲。既然都表明回歸《喜宴》,不如多走一步豁出去吧,宣傳上勝似梁朝偉露蛋,不愁不成為一時話題。九十年代大懵的我曾經戲稱關錦鵬為出櫃專家,時間證明,這個榮銜非李安莫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