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投資研究會上,參與者的焦點仍落在牛與熊的爭辯,在此重申一次,牛與熊只是一個現象的解釋,沒必要用來作為投資股市的信條。有一位參與者指出,現在港股突破250日線不是牛市,要待50日線升穿250日線才是真正牛市,對此論點我有一個很大的問號。說實話,要50日線升穿250日線,粗略估計,恒指應處於21000水平,如果恒指真的升至此水平,你會因為確認牛市訊號入市?還是沽貨呢?因此,對於一些現象上的定義無謂太過認真對待。
大家都知今次港股是熱錢市,當市場仍估計歐美經濟好極有限時,資金要在歐美以外地方找出路,中國幾乎已被肯定為最快復蘇的國家,因此短期內熱錢仍留港。在此情況下,傳統牛熊分析基本上已不管用,大家只等待炒爆為止。資源股仍是當炒之列,中信資源(1205)已先行,技術上待破位應是福山能源(639),可短線留意,3元止蝕。
炒細價股賺夠要識走
目前港股情況跟07年時沒有兩樣,炒完龍頭再炒細價股,細價股散水後自然會來一個較深的調整浪。調整浪幾時出現無人知,但按細價股的瘋癲情況,後市發展應是指數高位整固,細價股日日炒到如癡如醉。在此想多講一句,如果有一日當大家見到大市跌而自己的細價股不跌時,千萬別以為手上的貨是「不敗」,因為歷史只會重演而不會有例外,大家應保持賺夠就閃的態度,不要因貪變貧。
提到中國復蘇,大家的焦點似乎集中在內需動力,昨日「家電下鄉」的概念又再炒,真是招不怕舊,最緊要是大家受。如說內需概念,家電下鄉只是一個很細的範疇,炒兩日應無以為繼,反之真正中長線的內需動力,應從宏觀角度去着墨。認識一位在內地做生意的朋友,他對內需的定義很有見地,值得跟大家分享。他認為真正有潛力的內需,是新生代的年輕人及小孩子,因為成年人花費會看自己的荷包,但年輕一群卻不同,一來他們已有一定程度的消費能力,加上父母、長輩對他們的疼錫,潛力更大,所以一個target年輕人的產品及服務,基本上亦同時target了他們背後的長輩,而安踏(2020)、騰訊(700)有此佳績,並非僥倖,而是押對了市場板塊的結果。
陳永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