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受填海訴訟一再拖延的中環灣仔繞道落實上馬,行政會議前日通過向立法會申請撥款280億元興建繞道,長達3.7公里的繞道主幹道將以地底隧道形式建造,連接中環林士街天橋及北角東區走廊。政府指今年底開始施工的繞道,將於2017年初通車,屆時可紓緩港島北部的交通擠塞問題,由中環前往銅鑼灣車程只需約10分鐘。
記者:蔡建豪
港島北岸主要道路的使用率早達飽和階段,塞車已是繁忙時段的指定動作。政府一直堅持興建中環灣仔繞道,才可徹底紓緩未來10年或以後的交通擠塞問題,最終定案的繞道選線全長4.5公里,西面以中環林士街天橋作起點,進入全長3.7公里,包含雙程三線分隔的行車隧道,隧道東面出口設於銅鑼灣避風塘一帶,直接連接北角東區走廊。
部份地段設隔音屏障
政府的預測顯示,若不興建中環灣仔繞道,干諾道中、夏道及告士打道等港島北主幹道,在2017年的繁忙時段將超越道路負荷極限,出現漫長車龍,由中環駕車前往銅鑼灣,將由現時的15分鐘延長至45分鐘,相當於以時速5公里行車。興建繞道後,有關主幹道的負荷將減至足以應付的預期交通流量,道路會維持暢順,使用繞道往來中環及銅鑼灣,每程只需時約10分鐘。
配合繞道工程,部份港島北幹道將需進行擴闊及拆卸,中環、灣仔及銅鑼灣區也會興建合共長約3公里、連接繞道的連接路。東區走廊東西行線部份地段也會裝設消減噪音隔音屏障。工程無可避免要進行填海,由中環至灣仔會議展覽中心,以及銅鑼灣避風塘連接北角的海旁,填海範圍合共達12.7公頃,發展局局長林鄭月娥昨表示,12.7公頃已是最低幅度的填海範圍。
工程也會於銅鑼灣避風塘及前灣仔公眾貨物裝卸區一帶,進行8.3公頃的臨時填海工程,作為機器鑽挖地底行車隧道的落腳點,政府已承諾在建造工程後,臨時填海地域會移走,令海床恢復原狀。至於避風塘內的逾500艘遊艇及艇戶,則會分階段搬遷及重置,目前已有逾百艘停泊該處的遊艇,會遷到香港仔避風塘等地點,以騰出空位進行繞道工程。
爭取7月獲通過撥款
政府消息人士指出,興建繞道合共收到10封反對意見書,包括指出工程對現時交通及環境的影響,其中兩份意見書後來無條件撤回。行政長官會同行政會議昨日已一併考慮其他反對意見,授權工程公告明日刊憲。消息人士指填海範圍過去數年已經過廣泛諮詢,有信心不會再引發訴訟,現會爭取於7月立法會休會前通過撥款。
過去一直與政府就填海存在分歧的保護海港協會,未有反對現時的興建繞道方案,強調最重要是日後填海得到的土地,落實發展休憩用地供市民使用。
一再押後 爭議七年
【本報訊】經過七年的爭議,貫通港島北面的主要幹道中環灣仔繞道,終拍板今年底開始施工。02年起,民間組織保護海港協會曾多次就填海工程提出司法覆核,與政府互有勝敗。今天爭議告一段落,2017年後的港島北岸將呈現一個全新面貌。
天星皇后障礙已除
中環灣仔繞道主幹道工程2002年4月首次刊憲,城市規劃委員會的決定,受到保港會入稟提出司法覆核。終審法院04年1月裁定填海工程未符《保護海港條例》具有凌駕性公眾需要的準則,推翻城規會決定。政府在灣仔第二期及中環第三期填海工程,也先後受到保港會入稟挑戰,興建繞道被迫一再押後。
政府其後證明沒有可能在「零填海」方案下興建繞道,指出繞道及填海具凌駕性公眾需要。中環天星及皇后碼頭等阻礙繞道的最後障礙,也在爭議聲中一一消失。
保港會去年初曾反對政府在銅鑼灣避風塘以臨時填海進行繞道工程,政府減少臨時填海範圍及承諾將來恢復海床原狀後,所有爭議始告一段落,興建繞道才得以上馬。
你想知想講想問?
你對中環灣仔繞道工程有甚麼意見?
請即上《蘋果》網頁 http://appledaily.atnext.com留言喇!
或電郵至:mailto:[email protected]
傳真:37112411
手機短訊:638365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