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患一型糖尿 食極唔肥口渴 易餓 尿頻是症狀 持續兩周須求醫

兒童患一型糖尿 食極唔肥
口渴 易餓 尿頻是症狀 持續兩周須求醫

【本報訊】小朋友經常肚餓及口乾,又或是「食極都唔肥」,不少家長誤以為是發育或子女好動所致,但小心是糖尿病發作的先兆。有兒科醫生指,一型糖尿病症狀不明顯,但病情可急速惡化,如未能及時接受治療,患者隨時因血糖「爆燈」昏迷,故提醒家長若子女持續兩星期出現尿頻、口渴、易餓、體重減輕等症狀應盡快求醫。
記者:鄧愷欣

兒科專科醫生楊寶琪表示,一型糖尿病屬自身免疫疾病,患者未能分泌足夠胰島素控制血糖水平,但成因未明,相信與基因變異、環境因素或化學物質影響有關,發病高峯期為5至15歲,本港平均每10萬名15歲以下兒童,約有1.4人是一型糖尿病患者,發病率較歐美國家低。

惡化極快隨時昏迷

一型糖尿病的病徵並不明顯,楊寶琪指,常見症狀包括口渴、多尿、經常肚餓、體重下降、脫水、無故肚痛及嘔吐等,但大部份患者因不能清楚表達不適,家長往往會誤以為子女經常肚餓是因發育所致,肚痛或嘔吐誤會是腸胃炎,常尿床則以為是膀胱有問題。
楊寶琪表示一型糖尿病的病情惡化極快,患者若未能及時接受治療,隨時會昏迷,「幾個星期至幾個月,病情就可以進展到好嚴重嘅地步。」她表示最有效診斷一型糖尿病的方法是進行尿糖測試,或空腹血糖值等測試,確診為一型糖尿病的兒童每天都需要密切監控血糖水平,大部份患者更需每天注射胰島素控制血糖水平。
楊寶琪指,曾有一名5歲女童,突然經常感到口渴及夜尿頻頻,但因沒有體重下降或食慾不振等問題,家長最初未有理會,後來因她一名表哥發現患上糖尿病,因擔心有家族遺傳,女童由母親帶往求診,竟發現血糖值高達24.6,較正常超標四倍,女童現時需定時接受皮下胰島素注射控制病情。
另外,常見於成人的二型糖尿病,隨着市民的飲食習慣西化近年有年輕化趨勢,楊寶琪表示以往發病期通常在40歲,55歲為發病高峯期,但現時約三成人是在35歲前發病,顯示糖尿病已成為本港最常見的慢性疾病之一。
二型糖尿病的病徵與一型相似,但前者多數病情進展較慢,甚至可以無病徵,但一般可以口服藥物治療,患者也可從日常飲食習慣着手,配合運動控制血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