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志剛由71年踏入政府,開始仕途生涯,到今年10月將正式告別官門。他曾說過「鐵打的衙門,流水的官」,在這38年流水賬中,香港經歷大小不同的經濟風波,任志剛為香港確立金融系統,帶領香港面對不同金融挑戰,為香港金融史寫下不少重要的章節。
1971年
70年代,香港經濟起飛,任志剛加入政府人口統計處任統計主任,當年財政司為郭柏偉
1979年
第二次石油危機,任志剛時為經濟科經濟主任,協助當時財政司夏鼎基負責財政預算與經濟分析
1983年
中英談判引發港元危機,港元兌美元大跌近五成,政府10月15日宣佈實行聯繫滙率制度,擔任首席助理金融司的任志剛協助推行措施,為唯一有份參與制訂政策的華人官員,當時的財政司為彭勵治
1987年
10月19日恒指急跌11%,聯交所停市四日,復牌後再狂瀉33%,已升為副金融司的任志剛參與香港貨幣及金融事務,當時財政司為翟克誠
1988年
任志剛與金融司林定國把香港貨幣基礎,由滙豐負責改為由政府控制的「會計安排」,將央行權力收回,為成立金融管理局鋪路
1991年
國際商業信貸銀行清盤,引發港基及道亨擠提,當時為署理金融司的任志剛曾處理事件
1993年
外滙基金管理局與銀行業監理處合併,成立金管局,任志剛出任總裁。他支持銀行91年自發推行的七成樓按上限,並正式發出指引
1997年
世界銀行9月在港舉行年會,當時副總理朱鎔基點名大讚任總。亞洲金融風暴蔓延香港,10月任總以「一招」抽高拆息300厘,擊退狙擊港元炒家
1998年
8月,任總與當時為財政司司長曾蔭權及財經事務局局長許仕仁合作,以千億入市托港股,擊退大鱷,其後成立盈富基金
2001年
全球科網泡沫爆破,任總當年獲特區政府頒授金紫荊勳章
2007年
港股大牛市,恒指10月衝破31000點水平,財政司司長曾俊華致函任總,確立其任期至09年9月為止,任總接納
2008年
受美國次按危機拖累,雷曼兄弟破產,引發香港逾萬名購買迷債的投資者損手,雷曼苦主批評任總監管銀行不力,要求下台
2009年
環球金融海嘯,導致外滙基金出現成立15年以來首次見紅,08全年虧損749億元。
2009年
5月19日,港府宣佈任總10月1日離任金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