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代美元 歐元成俄國主要外儲中巴倡貿易採本土貨幣

取代美元 歐元成俄國主要外儲
中巴倡貿易採本土貨幣

【本報綜合報道】一場金融海嘯令全球醒覺不能再依賴美元作為主要儲備貨幣和兌換貨幣,儘管美國總統奧巴馬、財長蓋特納及聯儲局主席伯南克積極為美元「護駕」,惟俄羅斯已密密將歐元外滙比重增至47.5%,令歐元正式取代美元,成為該國外滙儲備內比重最高的貨幣。

至於兩大新興國家中國及巴西亦倡議在雙邊貿易上使用兩國本土貨幣,反映美元的儲備及貿易貨幣地位備受挑戰,並開始動搖。

各國外儲投資趨多元化

據俄羅斯央行年報顯示,歐元佔外儲比重已由08年的42.4%,升至今年的47.5%,相反美元比重卻節節下滑,繼去年由49%降至47%後,今年進一步降至41.5%,意味歐元已成為俄國外儲主導貨幣,英鎊比重維持在9.7%,日圓比重則由0.8%微升至1.3%。
俄央行解釋,增持歐元是為了令外儲更多元化,當局亦有增持黃金,同時禁止購買美國兩房等機構債券,務求保留更多流動資金以應付預算案要求。事實上,除俄羅斯外,非油組成員國阿曼近日亦增持歐元及英鎊,惟重申會保留美元為主要儲備貨幣。
金融海嘯不但令歐美損失慘重,作為美國最大債權國的中國亦受牽連,為減低美元資產影響力,中國總理溫家寶早前已指有分散外儲投資的必要,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更倡議改革貨幣體系,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特別提款權(SDR)發展為一種長遠可取代美元的國際儲備貨幣,雖然未獲其他主要國家支持,惟中國已逐步減低美元在金融及貿易的重要性。

英鎊今年首破1.55美元

儘管美元的全球儲備及貿易貨幣主導地位短期難被取代,惟分析員認為,其他國家或會仿效俄羅斯及中國分散外儲的做法,意味美元角色今非昔比。
將於本周出訪中國的巴西總統盧拉便表示,中國及巴西在雙邊貿易往來日益加深,未來兩國貿易應直接以人民幣及雷阿爾進行結算。
外滙方面,英鎊氣勢如虹,昨高見1.5514美元,為今年來首破1.55美元;澳元亦在息口見底預期下,升至77.68美仙,為去年10月以來最高。

半年新高
油價破60美元後回吐

非洲最大產油國尼日利亞局勢動盪不安,以及美國一家大型煉油廠發生爆炸,令市場關注石油供應受阻,加上美元兌歐元下挫,以及市場憧憬環球經濟復蘇會刺激原油需求,帶動紐約期油昨最多升至每桶60.48美元,創6個月新高。「新興市場教父」麥樸思則估計,國際油價明年會攀上70美元。
紐約6月期油昨最多升1.45美元或2.46%,見每桶60.48美元;倫敦布蘭特7月期油曾漲1.18美元或2.02%,至每桶59.65美元,兩者齊創逾6個月高位。不過,隨着美國公佈新屋動工意外減少,油價應聲回落,更一度倒跌21美仙,報58.82美元。

麥樸思:明年見70美元

尼日利亞主要武裝組織「尼日爾三角洲解放運動」揚言,為報復政府軍攻擊,該組織將封鎖該三角洲主要航道,以阻止原油出口。此外美國油公司Sunoco在特拉華州的煉油廠爆炸,市場關注石油供應受影響。
分析師稱,大西洋颶風季節快來臨,加上佛羅里達州東岸附近可能快將形成風暴,這些因素均會影響石油設施運作,利好油價後市。
鄧普頓資產管理公司執行主席麥樸思表示,隨着全球經濟復蘇,汽油等石油相關產品需求可望轉殷,故明年油價可望攀上每桶70美元。
高盛駐香港分析師KelvinKoh亦看好油價,其研究報告預測,今年下半年國際油價平均為每桶55美元,明年平均價會升至70美元。
不過,花旗集團資本市場旗下CitiFX技術分析師警告,倘紐約期油未能企穩60美元之上,短期或會向下調整至約45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