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論:任總一去 大樹飄零 - 盧峯

蘋論:任總一去 大樹飄零 - 盧峯

聽見特首曾蔭權口口聲聲稱呼將離任的金管局總裁任志剛先生為多年親密戰友只感到充滿假惺惺及「貓哭老鼠」的味道。自去年開始,多位政府消息人士就不斷談到任志剛的去留問題,又不時有消息指財政司司長已為任志剛設定離任的時間。後來更有人把官員跟任志剛的來往信件發放,以顯示任志剛任期無多。
曾特首自己在去年十月金融風暴方興未艾的時候更高調的談到任總的去留,指每位官員都有離任、退休日子。可以說,特首及官員過去大半年來根本不斷以「大合唱」方式製造聲勢及壓力,勸退、逼退任志剛先生,這就是曾特首對待親密戰友的方法嗎?曾特首習慣用明槍暗箭逼退親密戰友的嗎?
撇開離任過程的風言風語,讓金管局總裁任志剛在今年十月離任也有點倉卒及不智。應該看到,金融市場近幾星期以來雖然相對較穩定,各國救市、救銀行措施已有點效果,但全球金融體系仍然風雨飄搖,仍未穩定下來;大銀行倒閉的風險依然甚高,個別主權國因外債過多而破產的風險仍然存在。
換言之,第二波金融海嘯的威脅並未解除,香港金融體系在未來一段時間仍需要一個熟手的「領航員」引路。在這樣的大環境下讓香港最資深、最有經驗的金融官員離任顯然是不明智及不合理的做法。
財政司司長曾俊華及任志剛先生都說,香港的金融體系健全,金管局工作已上軌道,任先生離任不會影響金融體系的穩定性。這樣的門面話當然不能不說,實際情況卻是兩碼子的事。正如不少著名經濟學家如克魯明(PaulKrugman)所言,金融市場從來是個「信心遊戲」(confidencegame),所有交易,資金的流轉(liquidity)都跟信心息息相關。市場及公眾缺乏信心的話,資金再雄厚的銀行,儲備再雄厚的政府都將一籌莫展,都難以克服危機。相反,只要市場及民眾恢復信心,銀行或政府即使資金有限也能安度難關。而要穩住、強化市場及公眾信心,有經驗、有能力、有戰績的官員是極重要的一環。環顧政府內部,有那一位官員比任志剛更符合這些條件呢?假若再發生金融動盪或銀行擠提事件,有誰比任志剛更有能力安撫公眾的情緒呢?
毫無疑問,金管局總裁任志剛的薪酬高得過份及不合理。毫無疑問,金管局總裁這個職位需要更制度化及設定限期。這些問題都需要處理,這些問題都需要逐步解決。但是,香港面對的是百年一遇的金融海嘯,是前所未見的金融危機及經濟衰退。在這樣的關鍵時刻,香港需要的是一位經驗豐富及得到公眾信任的金管局總裁,香港需要的是一位有能力應付複雜經濟金融挑戰及危機的財金首長,而不是趁機訓練新人。
反正任志剛不可能無限期出任金管局總裁,政府怎麼不多等一會,待金融海嘯完全平息,金融、經濟形勢明顯好轉時才換人呢?
周一至周六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