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紫陽的回憶錄在「六四事件」二十周年前夕出版,人們的焦點自然會放到「六.四」上去。
其實「六.四」只是趙紫陽的失重點,他的回憶錄真正想說的,是共產黨內部的政治鬥爭。
政治鬥爭的表面看起來是改革派和保守派的交鋒,但承繼的,卻是共產黨內鬥的傳統。這種傳統鬥爭的基礎,不是偉大的理想,而是私慾私利。
從報上摘錄的趙紫陽回憶錄內容看,不管開不開放,不管有沒有「六.四」,共產黨內部的明爭暗鬥照樣發生。李鵬和姚依林之流為什麼要反對改革開放?那不是因為他們做不來這一件事,而是改革開放觸犯了他們代表的一批保守勢力的利益。還有趙紫陽一再提起的那些「老人」,也很明顯的是一批利益集團的既得利益者。鄧小平一定是支持改革開放的,但為什麼在最後卻對趙紫陽下手?那是因為趙紫陽對學運乃至對中國前途的態度,使他覺得有損自己代表的利益。
拉幫結派,打擊異己,製造事端,甚至造謠誣陷,趙紫陽回憶的,是一部現代共產黨的內鬥史,置身其中,少點手段多點良心都不行,由前黨總書記娓娓道來,栩栩如生,驚心動魄。
香港官場中人,何曾有過這等經歷。要是將禮賓府裏那位先生放在那種環境裏生活三個月,怕是嚇都嚇死,保證下次不敢再稱自己是「政治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