暢談滙債:一字記之曰:沽! - 丁世民

暢談滙債:一字記之曰:沽! - 丁世民

金融海嘯餘波正於本季開始萌芽之際,豬流感第二波卻於美國和日本爆發。華府去年9月底決定不挽救雷曼兄弟,結果直接引發AIG更大禍害。是趟豬流感疫情源頭,實則又是來自美國,也是確診數字最多之處,但是華府擺出一副「關人」姿態,任由國民及旅客出入境而沒有採取任何加強檢疫措施,暫時已害苦了日本確診數字達百多宗,未知事態發展如何。現時世衞或有懼於「惡勢力」,而仍未將警戒提升至最高級別,這個豬流感擴散之勢,又會否拖累投資市場陷入另一次苦海?

市場低估資金氾濫

市場情緒直接主導資金流向,促成港股由這浪低位反彈逾6000點;同期美滙指數由89.6,分開三個階段下滑,整體截止上周低位為下跌約9%;30年美國債孳息率則由3.5厘,衝上上周之半年高位4.38厘;CRB商品指數亦從200點的多年新低,反彈20%。過去兩個月,是大市於07年10月見大三浪頂以來之最佳表現,箇中原因,本欄已指出與市場錯誤植入全球大蕭條悲觀預期,以及低估資金嚴重氾濫兩大因素有關。
股市與美元反向走勢,於本季仍然有效。但本季餘下個半月之市場走勢,應會遠較首季難捉摸得多,這亦是經典的調整浪形態特性。
投資者心理與情緒,現也處於調整期,因為基本因素距離復蘇之期尚遠,但資金卻蜂擁入市,令人無所適從。世民認為,入市與追求異性的基本策略相似,好的對象得來不易,同樣優質股票與良好外幣亦同。此外,好的對象往往追求的人不多,相反地,拜倒石榴裙下不二之臣多的是,卻未必是理想對象。

英鎊隨時突破飆升

這裏說的是投資學上一個艱深課題,箇中原理,與絕大部份投資者最終皆慘淡收場不無關係!市場永遠與大眾的預期背道而馳,至少是短期的深層調整,已足夠使散戶投資者棄械投降。待散戶遭斬倉過後,市況旋即回復正常,才符合大眾走勢。
外幣之中,前景最俏的是歐元及澳元,但短線於這個水平入市,恐中伏的機會較大。分析幣值方式,可以用實際有效滙率(REER),及購買力平價理論(PPP)兩大派別,前者顯示英鎊在扣除通脹調整因素後,現處於嚴重偏低水平,但以後者角度而言,澳元則處低估水平,但兩者同樣對歐元的估值不甚樂觀。別忘記,歐元雖暫難替代美元的國際一哥地位,但其重要性已非REER或PPP可以計算在內。
短線投資市場已進入較大調整期的初階,但本欄依然維持歐元及英鎊本季度強勢,而比較看淡澳紐加等商品貨幣。英鎊走勢仍然屬於隨時突破飆升形態,建議不可沽空,其他的外幣及股指相關合約,沽之可也!
丁世民
敦沛期貨行政總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