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地方逾半資金不到位 拖慢工程審計署:內銀虛增存貸

有地方逾半資金不到位 拖慢工程
審計署:內銀虛增存貸

【本報訊】人行與銀監就首季新增貸款井噴式增長數度明查暗訪,並於月初發表報告指資金是流向實體經濟,寬鬆貨幣政策堅定不移。言猶在耳,審計署昨發表報告,踢爆銀行存貸規模是虛增,部份新增投資項目資金不到位,令部份項目工程進展緩慢,甚至缺錢未能動工。
記者:周燕芬

為令保八達標,中央早已揚言會嚴控,而人行與中銀監自2月起,一直調查新增貸款是否有流入股市、樓市甚至套息之用,人行經過數度調查,指資金是流向實體經濟。

有資金存銀行收息

不過,審計署就刺激經濟措施中的中央投資部份,完成對18省調查,並發表調查報告,報告指在抽查的335個新增投資項目中,有的項目地方配套資金到位僅為48%,導致部份項目前期準備不充份,項目不能按計劃及時開工,或進度緩慢;一些項目已到位資金閒置個別地方更虛報到位配套資金和工程進度,將資金償還前年度拖欠工程款。
最震驚是,由於一些基層銀行在審批貸款時把關不嚴,一些企業利用虛假合同和發票辦理票據貼現,部份貼現金被存入銀行牟取利差,而未注入到實體經濟,不僅影響金融對實體經濟增長支持,虛增了銀行存貸規模,也加入銀行系統性風險。

倡監管機構嚴查假票據

對此審計署建議,指金融監管機構應進一步加大監管力度,建立應對重大經濟金融風險有效監控、預警應急機制,防範和控制金融系統性風險;特別要加強對票據業務貿易背景的真實性、票據業務操作規範性及假票據等方面現場檢查。
審計署又建議有關部門和地方政府應進一步做好中央財政代發2000億元人民幣地方政府債券工作,加快地方配套資金落實。審計署表示會着力揭示和反映決策不當、重複建設「兩高」和產能過剩項目,鋪張浪費建設辦公樓和賓館、購買高檔轎車等問題。發現重大違規和損失浪費依法查處。
銀監會主席劉明康亦建議對一些過熱行業和風險領域壓力測試;注重防範和有效隔離風險跨境和跨市場傳遞等。對於房地產市場,嚴格控制開發商貸款成數,實施二套房和多套房房貸政策。發改委財政金融司司長徐林昨在港亦承認,今年首兩個月內地銀行新增貸款雖急升,但私人企業仍投訴很難獲得銀行借貸。

審計署揭發新增貸款違規情況

《批評「救市」資金不到位重點》
‧中央投資資金到位率94%,其中有些項目按工程進度地方配套資金到位僅48%
‧部份政策實施辦法不完善,影響扶持中小企政策
‧一些基層銀行審核把關不嚴,部份貼現金被存入銀行牟取利差

《建議改善方法》
‧各地政府應採取進一步措施,明確資金投放與責任,加快落實資金,有關地方與部門做好中央財政代發2000億地方債券
‧發改委、財政部等部門應加強對新增投資項目的跟蹤檢查
‧金融監管機構加大監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