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碧桂園(2007)投資台灣房地產消息甚囂塵上,刺激股價昨日曾漲近兩成。不過,台灣對內地資金投資當地房地產市場,似乎仍有較大限制。台灣副總統蕭萬長接受當地《工商時報》訪問時透露,內地企業只可在台灣購買自用的寫字樓,「光拿錢買不動產,把價格炒熱這點是要防範,也是要限制的。」
記者:高淑嫻
兩岸關係在台灣總統馬英九去年5月上任後改善不少,交通運輸已有較大進展,隨着中移動(941)早前宣佈斥資逾40億元入股台灣遠傳電信12%,市場進一步憧憬其他內地產業陸續投資台灣,尤其是房地產。
嚴格限制投資台股
蕭萬長強調,「在不動產方面,未來只會開放在台灣投資的內地企業買房地產,購買企業需要的辦公大樓」。
而且,初期開放予內地企業到台灣投資的製造及服務業,只佔總體項目20%至30%,並會建立完善的審查管理機制。投資台股亦有嚴格限制,「要避免對台灣產業發展和資本市場產生異常現象,造成不穩定。」可見台灣對內地企業到台投資的態度是相當審慎,更不希望內地資金湧入台灣股市,興風作浪。
蕭萬長坦言,開放內地企業投資台灣,這是要走的方向,但中台經濟結構不同,「我們沒有條件說開放就開放,必須要非常審慎。」
事實上,中移動入股遠傳一事,就正因為目前缺乏相關條例審批而未能完成,內地企業投資台灣似乎仍需要一段培育期。
遠雄:或讓碧桂園入股
不過,台灣地產商遠雄建設董事長趙藤雄繼續放風,指有望與碧桂園合作。他早前表示,跟碧桂園的合作,雖是口頭協議,未簽備忘錄,但「口頭應該講的都很準」碧桂園主席楊國強去年主動拜訪,參觀遠雄的建設項目,並邀請他到內地參觀兩天。
他近日再透露,只要政策開放,遠雄不排除讓碧桂園、北京首創集團或北京中房集團等內地企業入股遠雄建設。
碧桂園昨日是最大成交的內房股,全日成交6.7億元,收市報3.79元,升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