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嘉華筆記:商品與股票趁調整吸納 - 麥嘉華

麥嘉華筆記:商品與股票趁調整吸納 - 麥嘉華

在最近幾期的文章中,我曾提到,亞洲金融市場很大機會已在去年10或11月見底,所以投資者應重返股票市場。此外,我在文中提出股市技術上有改善,而經濟於去年9月至今年3月期間跌落深淵後,大家將會聽到「沒有那麼壞的消息」。
對於美元與資產市場的關係,在2002至07年底這一段日子,美元弱而資產市場強;到08年,則是美元佔上風,資產市場則表現低沉。我認為,美元轉弱是全球資金流量和資產市場走出低谷的訊號,因為這意味美國聯儲局和財政部透過狂印銀紙和其他救市措施,成功穩住金融體系。
自3月初以來,股票和商品價格飆升,反之美元卻由天堂跌落凡間,兌一眾「商品貨幣」的跌幅尤其明顯。這有何啟示?是否預示美元會重演01至07年間的跌勢,至於環球股市和商品則重展大升浪?現階段尚難有一個肯定答案,但我看到了一些端倪。

經濟再跌前先大反彈

當美滙指數於2月底升越去年11月的峯頂時,市場頓時變得極之看好美元。與此同時,美股標普500指數跌穿去年11月21日的741點低位,市場瀰漫着一股看淡股市的氣氛,甚至有預測指該指數會跌到400至500點才有望「止血」。面對市場情緒如此極端,許多時候會出現兩極的單邊走勢,即是美元越升越有,股市則越跌越殘,這種情況會持續一段時間,而且兩者走勢的差異會很強烈。
踏入3月初,股票和商品市場極度超賣。然而,與去年10月以來的一段日子相比,美股錄得52周低點的日數卻沒有先前般頻密。而其他很多股票市場──尤其是新興市場股市,都未有跌低於去年10月和11月的低位。換句話說,股市的內在條件已見改善。另一邊廂,歐元兌美元當其時也未有跌穿去年10月底的低位。當更多好消息傳出的時候,市場未能更上一層樓;而在壞消息頻傳的日子,市場又未見跌得更慘烈,這正正是市場摸頂或見底的訊號。

特別看好亞洲股票

另外,油價於去年12月19日跌至每桶32美元後摸底,而銅價亦在同月24日找到支持。此後至今,油價彈升逾80%,銅價也銳升了七成。我覺得商品市場已嗅到經濟將會回暖的迹象,這將會惠及商品價格。雖然我不相信經濟可以即時完全回復舊觀,但我們要「習慣」金融市場以至經濟環境都較以前變得更快,所以不能抹煞經濟在再出現新一波跌浪前,會有一次較強力的反彈。
總括而言,我相信股票和商品市場已見改善;而標普500指數由3月6日的666點升至前周的929點,升幅達39%,該指數或須調整,但回吐低位應可守住740點,即是去年11月的底部,失守將會是極不利的訊號。
假如標普指數只作溫和下調,同時未有進一步跌穿740點,在月底之前料有力挑戰1000點甚至更高水平。隨着商品和相關股票及新興市場股市先於標普指數摸底,它們應會繼續帶領全球資產市場回升。所以,投資者可以考慮逐步減持美國國庫債券,並趁低吸納商品和新興市場股票,尤其是亞洲股票。
麥嘉華
(本欄隔周逢周一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