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爾開希有把火20年後再談中國式的民主:荒謬

吾爾開希有把火
20年後再談中國式的民主:荒謬

「時間很緊,我們在這裏坐得舒服,但外邊的同學在挨餓,所以我很抱歉打斷你的話……」20年前的今天,當全世界數十億人的眼睛盯着電視機,看着身穿「睡衣」的學運領袖吾爾開希在人民大會堂裏以下犯上,公然打斷李鵬總理的講話,令李鵬龍顏大怒在電視機前出醜,心裏無不讚嘆這個好小子,夠膽識。一個20歲小伙子膽敢以下犯上,一切源自內心一把火。
中國組

現年40歲、在台灣定居的吾爾開希,早前在台北接受本報記者訪問,憶述當年與李鵬的對話時特別澄清:「(我)當時穿的衣服,並不是睡衣,而是醫院的病號服。」「你當時那來的膽子,公然羞怒李鵬?」「那個時期運動正鬧得紅紅火火的,我的壓力很大,因為我代表廣場上成千上萬的學生,看着領導人在那裏兜圈子,一把火就上來了。」事隔20年,吾爾開希僅輕描淡寫地描述事件的經過。
「六四至今20年,這20年來中國政府有回應你們學生(當時)的訴求嗎?」「有的。當時我們提出了明確的口號,如反官倒、反腐敗、實施新聞自由和承認私有產權等等,但不是全部都兌現。」吾爾開希表示:「1992開始,中國政府做出改變,漸漸撤離或退出意識形態,就是受到八九學生運動的衝擊。因為共產黨統治的合法性在屠城後遭到民眾的質疑,失去人民的信賴。」

「以經濟自由換政治自由」

吾爾開希說,意識形態過去在大陸無所不在,現在則被警察國家所取代,「現在大陸人民的自由很多,甚麼都可以講,當然涉及推翻國家的言論則當作別論。但在1989年前這是不可能的。因為過去共產黨活在人民的生活中。」他稱:「(現在的)共產黨(統治手腕)十分聰明,懂得和老百姓做交易,以經濟上的自由換取政治上的自由。」
但他強調,當中國經濟提升,人民有錢後,自然會提高對政治的渴求,人民會令國家更加法治、社會更加公平,這些都是衝擊中國的民主發展,中國當局是無法迴避的問題。他並強調,1989年至今,雖然民主發展在中國受到當局的打壓,但中國的民主是有根基,有基礎的,「中國的民主運動最終非以民運人士的形式出現,必須由下而上,成為一個不折不扣的民主過程。這樣的民主才會蓬勃。」
對於中國政府強調,中國不會照搬西方的民主,走符合國情的民主道路,「所謂中國式的民主是荒謬的言論,是共產黨的摘章!」吾爾開希憤怒的說。

八九民運時,身為北京師範大學學生的吾爾開希指揮大學生們與解放軍對峙。路透社

流亡者「沒有悲觀的奢侈」

如何看中國未來的發展?「我不敢對未來作預測。因為對流亡者而言,沒有悲觀的空間;沒有悲觀的奢侈。」
吾爾開希1996年定居台灣。他自言,相對其他八九民運人士,他算是個幸運者,能在一個充滿民主的華人社會生活。
「他們接受我,把我當成自己人。相對其他在法國、美國的流亡者,沒有人像我那樣找到一個家,有歸屬感。雖然我不能回到自己的國家,但我在台灣找到另一個家。不是那麼容易移民台灣的,因為我太太是台灣人。」吾爾開希在流亡美國期間,認識赴美留學的台灣女子陳慧玲,讓他成為台灣女婿。
一別20年,吾爾開希一直無緣與父母見面,令他感到遺憾。「父母一直被禁止出境。株九族的做法一直就是共產黨的本質。中國一直強調現代化國家,根本沒有人性,那裏稱得上現代化國家。」近年,當局放鬆對他父母的管制,讓他才有機會透過長途電話,聽聽父母的聲音。

吾爾開希小檔案

‧原名吳爾凱西.多萊提;新疆維吾爾族人
‧68年2月17日生於北京,曾在新疆接受三年教育
‧89年為北京師範大學教育系三年級學生、天安門學運領導成員之一
‧89年5月18日,在與國務院總理李鵬的對話中,打斷李冗長發言,義正詞嚴表達學生立場,備受注目
‧89年6月4日屠城後,他被列入通緝學運領袖名單第二位;後潛逃至香港,流亡海外,其間在美國哈佛大學進修
‧94年與留美的台灣同學相戀後結婚,成為台灣女婿;96年起定居台灣,持中華民國護照
‧04年1月,到香港參加歌星梅艷芳的葬禮,是繼柴玲之後第二個到港的天安門學生領袖
‧04開始在台從事政治評論工作,其間投身IT行業
‧05年至今,由IT界轉型金融界,從事投資銀行業務
資料來源:《蘋果》資料室

後記
從魅力領袖 到彪形大漢

記者在台北神旺大飯店訪問吾爾開希。原本時間安排在下午2時半,但當日早上突然接到他的電話,要求將訪問時間押後至傍晚。當然不行,因為記者要坐晚上8點多的班機回港。討價還價後,時間敲定在下午4時。記者提前抵達酒店,站在大堂裏,透過大門玻璃,掃視在忠孝東路上的每個行人,突然一個身穿牛仔褲白襯衫、彪形大漢模樣的男子出現。他就是昔日魅力不凡的學運領袖吾爾開希。
吾爾開希解釋,05年開始由IT界轉行投身金融業,從事投資銀行業務,在當前的金融海嘯下,投資難免受影響。他每天三更夜半都要留意美國的股市行情,因此每天早上比較遲起床。
記者觀察,由吾爾開希進入酒店,到後來在小小的酒吧裏做訪問,儘管裏面坐着幾位香港來的老闆,但竟沒人認得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