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站在場外,看盡學生被槍炮所傷,北京人民被坦克車所殺,六四遺留在他們心中,從此只能述說,不能忘記;只能繼續以相片、以文字守護真理。由本港新聞界合作寫成、多次再版均售罄的《人民不會忘記》20年後再版發行,並於稍後推出免費網上版,新版序強調該書是以記者的良知寫成的一份紀錄,編委會希望此書可幫助下一代了解歷史真相。記者:張嘉雯
「重提舊事,不為名利不圖吶喊;只為:我們不能忘記。」64名曾採訪89年北京民運的香港記者,當年回港後首次打破工作機構的界限,合力將第一手採訪資料紀錄下來,以《人民不會忘記》交代民運始末,第一版在89年7月面世,瞬即售罄,同年12月出版增訂版,銷售總數超過五萬本。
多年前已銷售一空
該書多年前已在書店內消失蹤影,為了讓下一代了解六四,《人民不會忘記》編委會值六四20周年之際,再版5,000本,新版加入前言及過去20年大事年表。編委之一黎佩兒稱,為保留全書原貌,只修改原版錯別字;她解釋書名來自當年廣場上北京藝術學院的橫額。作者之一陳慧兒補充,為該書題字及作序的前《人民日報》記者劉賓雁已經不在人世,無緣得見六四平反。
作者之一、當年在亞洲電視工作的陳潤芝分享感受時,自嘲當時只能「喺露台上睇住人死」,後來回港受到巿民熱烈歡迎,完全不感到興奮,對目睹殺人但無能為力,心裏只存歉疚。她認為,六四是一個惡劣政權最惡劣、最極端的表現,「六四平唔平反對我嚟講係無討論餘地,無討論空間,唔好同我嘥時間。」
陳潤芝指,今時今日內地有維權律師被迫害受酷刑、四川家長控訴「豆腐渣」工程反被拘禁,惡劣政權的力量從未停止,「唔好當人民係狗,有乜理由地震一周年唔畀人去拜(祭)?」
被問及再版此書會否擔心受政治迫害,編委之一楊健興說,新聞工作本來就有風險,工作本身要求忠於事實,「如果報道咗出嚟受到政治迫害,我哋願意付出呢個代價,就算有風險,我哋仍然覺得值得。」
每本$100下周發售
該書網上版快將推出,免費供市民下載。書本下周起在二樓書店及六四維園燭光集會現場發售,每本100元,收入撥歸香港記者協會屬下的「人民不會忘記基金」,以推廣中國和香港新聞及出版自由,訂購可於辦公時間內致電61299518。
你想知 想講 想問?
你會否購買《人民不會忘記》?為甚麼?
請即上《蘋果》網頁 http://appledaily.atnext.com留言喇!
或電郵至:mailto:[email protected]
傳真:37112411
手機短訊:638365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