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蘭桂坊之花陳藹慈(Connie)昨仍在醫院留醫,但情況轉差,事件經傳媒報道後,其家人連日來收到不少市民支持及祝福,但仍未有合適的屍肺出現,其夫Carl認為在本港進行移植的機會不大,會尋求其他治療方法。
Carl昨如常到醫院探望Connie。他表示,太太仍可說話,但情況較前日差,院方已為她處方藥物,但幫助不大,現時只有等待屍肺出現,並同時考慮回內地找屍肺。他指,事件報道後收到不少友人的支持,也改變了他們對死後捐出器官的想法,計劃去信周一嶽反映對器官捐贈的關注。
教師患同病感徬徨
本港肺纖維化患者不只Connie一人,現年33歲的Jackie兩個月前確診患病,成因不明。他表示,1月起出現咳嗽等感冒症狀,多次求醫也被誤診為感冒,隨着症狀越來越嚴重,3月終獲確診,但X光片顯示肺部已「起蜂巢」,藥物治療效果不大,且引起副作用。
現時Jackie只能等待屍肺進行移植,他表示閱報後方知屍肺難求,頓感徬徨,擔心病情一直惡化,兩、三年後便要卧床,「Connie又係等咗兩三年,可能我兩三年後等唔到,都要插喉,乜都做唔到。」
Jackie的生活已被惡疾影響,任職中學教師的他已請假多時,不希望最終要因病放棄工作。兩年後考取私人飛機牌照的計劃也要擱置,Jackie曾在網上搜查有關肺纖維化的資料,得知外國科學家正研究以幹細胞技術治療,卻找不到做「白老鼠」的途徑,只能期望更多人能捐出去世親人的屍肺。
話你知:活肺捐贈港未有個案
仁安醫院微創中心總監兼心胸肺外科專科醫生嚴秉泉表示,肺部分左右兩邊,技術上活肺移植是可行,但只適用於兒童,一般由父母捐出一邊肺葉予子女,但成人受贈者肺功能需求大,必須移植整個肺。
嚴秉泉續稱,若捐贈者本身的肺功能正常,即使只得一邊肺葉也可生存,但成人受贈者則不能依靠一邊肺為生,「(受贈)成人一般唔夠用,要用兩邊,可以係一個人,或者係兩個人捐出嚟。」他指,美國及日本的活肺移植技術較成熟,個案多是父母捐贈給年幼子女。
他強調,雖然活肺捐贈技術上可行,但手術涉及一定風險,故非近親捐贈涉及道德問題,以他所知本港未有此類移植個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