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報道】台灣行政院於上周初步通過開放陸資委來台投資辦法,並指第一階段將開放99個項目。中國商務部國台辦公佈內地企業赴台投資辦法,及赴台投資的八項優惠台灣新政策。中央允許內企赴台投資的行業中,包括台灣無意於首階段開放的通訊業。
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主任王毅在首屆海峽論壇舉行第一天,向包括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賈慶林在內的兩地政要與商界,宣佈對台八項優惠台灣新政策。
王毅表示,當前國際金融危機給海峽兩岸帶來不少衝擊。內地始終關注台灣經濟境況,關心他們面臨困難,並願意盡所能提供一些協助。
無助中移購遠傳
八項優惠台灣新政中,其中一項是有序組織電子、通訊、生物醫藥、海洋運輸、公共建設、商貿流通、紡織、機械、汽車製造業等9個行業的骨幹企業,赴台投資考察。根據雙方確定的優先領域,進行企業洽商與項目對接,推動赴台投資取得實際進展。
內地批准企業可在台灣投資的行業,包括敏感的通訊,正是台灣暫時不願意開放的範圍,台灣首批65個製造業項目中不包括電訊、半導體和顯示器等敏感行業。有分析員稱,這可能導致中移動收購台灣遠傳電信12%股權的交易受挫。
消費性行業如汽車,內企根本不等中央公佈已自行尋求投資商機,早前吉利汽車(175)已表示,擬與裕隆汽車洽商業務合作的可能性。
組採購團購台產品
擴大對台產品採購方面,內地主管部門將組織農產品採購團,在今年上半年和下半年兩次赴台採購水果、蔬菜、水產及農產加工品。並於本月、6月、7月三次赴台,安排有實力的企業組成採購團,購買台灣工業消費品、日常生活用品、食品深加工產品和特色工藝商品。此外,內地亦會支持和協助台灣在大陸舉辦促銷活動。
至於台資企業在內地參與發展基建設施與重大工程建設,內地各地方對台辦將會同主管部門,為台資企業提供協助,推薦符合資質的台資企業,參與當地基建工程。在推動協商建立兩岸經濟合作機制上,內地願意以開放態度,與台灣商談簽署符合兩岸經濟發展需要,具有兩岸特色的經濟合作框架協定。
內地對台八項優惠政策
‧推動內地企業赴台投資
‧擴大對台產品採購
‧鼓勵和支持有條件的台企拓展內地市場,並參與擴大內需的基建和重大工程建設
‧增加內地居民赴台旅遊。年內爭取超過60萬人次赴台旅遊
‧推動協商建立兩岸經濟合作機制
‧進一步向台灣居民開放專業技術人員資格考試項目。新增統計、審計、價格鑒證師、社工、國際商務、土地登記代理人、環境影響評價工程師、企業法律顧問、註冊安全工程師、勘察設計領域的註冊結構工程師,以及註冊土木工程師等十類共11個項目
‧加強兩岸農業合作。內地新設福建莆田仙游、福建三明清流、安徽巢湖和縣、江蘇淮安淮陰合共四個台灣農民創業園
‧准許台灣律師事務所在福州、廈門兩地試點設立分支機搆,從事涉台民事法律諮詢服務
商務部國台辦明確內企赴台投資辦理程式
‧內企赴台投資或設立非企業法人,應遵循互利共贏和市場經濟原則,不得危害國家安全及統一
‧鼓勵和支持內企赴台投資,形成互補互利格局
‧應認真了解並遵守台灣法律法規
‧商務部按《境外投資管理辦法》負責赴台地區投資或設立非企業法人的核准工作。地方企業由所在地省級商務主管部門,向商務部提出申請,中央企業則向商務部申請
‧商務部按《境外投資管理辦法》審核申請
‧內企須憑《企業境外投資證書》或《企業境外機構證書》辦理人員赴台審批手續及外滙等手續
‧內企在台註冊後,須於15個工作日內,將註冊文件上報商務部和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備案
‧內地在台投資的變更和終止,應按《境外投資管理辦法》辦理手續
‧商務部負責對赴台投資的企業進行監督檢查
‧商務部對違規者按規定處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