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全速推動福建省發展,配合打得火熱的中台經貿關係,雖然國務院提出港資可透過CEPA到福建拓展金融等業務,但香港在兩岸三地的地位續惹關注。香港台灣工商協會會長江素惠指出,有台商透露,寧願選擇駐閩的台資銀行多於港資銀行,因港銀對台商「較保守」。
國務院日前頒佈《關於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若干意見》提出,福建將建設對台離岸金融服務。江素惠稱冀台資銀行可在福建設點,因為台商在內地最大問題是融資困難,而台資銀行對台商背景更了解,便於以資產抵押作借貸;至於港資銀行,她認為對台商較為保守。
港資銀行擴展福建省內台商業務,有一定背景因素。首先,在國策層面,人行在福建支行及當地銀監局、證監局與保監局月初已聯手出台《關於金融更好地服務兩個先行區建設指導意見》,重點將積極擴大新台幣兌換試點、新台幣兌換試點業務,有望從中國銀行(3988)擴至其他銀行。
其次是新台幣兌換業務98年已在廈門展開。02年中國銀行、工商銀行(1398)、建設銀行(939)、興業銀行在閩分支機構,與台灣多家銀行簽訂代理協議,開展信用證業務。
保險方面,建發股份與台灣人壽亦於08年成立合資公司君龍人壽,為省內首家法人保險機構,廈門市商業銀行引入台資的香港富邦銀行(636)同年,台灣統一證券亦在廈門成立代辦處。
港上市台股或回歸
再者,中國旺旺(151)效應亦令在港上市的台企陸續考慮效法。台資寶來證券總經理黃齊元認為,首隻返台上市的旺旺,市場反應理想,股價亦遠高於香港市場,將有更多已在港上市的台資公司,有興趣返台上市。更重要的是不少於內地有業務而未上市的台資企業,亦將是台灣交易所爭取的上市對象,這無疑對港交所(388)構成壓力。
因此,港資透過CEPA到福建拓展金融等業務,初步階段顯得舉步維艱。不過,江素惠指本港金融市場體制健全,集資能力亦強,對台商仍有吸引力。她又提到港台可擴大溝通,貿發局可在台中及台南增設辦事處,海基會則在港設機構。
對於港商贊助的智經研究中心早前連串建議,香港也應爭取成為人民幣海外和兩岸的結算中心,及兩岸三地應探討三地航權開放問題,使香港與桃園形成為「雙中心」航空樞紐等。江素惠認為建議具前瞻性,但提醒建議內容不能違反「一個中國」與「錢七條」規定。
在中央大力支持下,台商會否將業務由廣東遷往福建,她說未有明顯迹象,因暫時未見具體稅務等優惠政策,給予在福建設點的台商。近期內地不少台商倒閉,除金融海嘯因素外,勞動合同法亦是主因,她關注在福建會否寬鬆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