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青少年參與群黨式圍毆或打鬥的暴力事件時有發生,參與者認為是義氣的表現。有調查顯示,過半數受訪青少年在過去一年內曾經參與群暴,當中一成更參與了10次以上;有六成多雖然目睹群暴發生,但只有一成會尋求協助。
「朋友叫到就去幫手」
香港青年協會上月訪問了荃灣及葵涌區232名年齡介乎11至18歲的青少年,發現五成受訪者在過去一年曾參與群暴,一成紀錄更達10次以上,兩成半於群暴中會使用武器。曾在目睹群鬥的被訪者中,六成半受訪者曾目睹集體打鬥,但只有一成會報警或尋求老師等協助,當中逾六成更不會作任何舉動繼續觀看;有兩成青少年認為,群暴能有效解決問題。
以往曾參與群暴的阿雞和阿屎,兩人均認為暴力可以解決問題,加上「朋友叫到就會去幫手」。參與青協舉辦的「生命密碼計劃」,接受輔導與治療後已沒有再參與。年僅14歲的阿屎甚至表示:「以前成日去睇人打交,家覺得好悶,來來去去都係咁,唔知有咩好睇!」
青協督導主任鄧良順指,調查反映青少年為了得到朋輩認同而錯誤地參與暴力事件,建議當局增撥資源協助青少年學習及處理衝突,了解使用暴力解決問題的責任,稍後將邀請大專院校協助進行較大規模的調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