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敦3個月銀行同業拆息(LIBOR)截至上周五已連跌33日,更跌至0.83厘新低,外界一般將此解讀為信貸市場進一步解凍,但有專家力排眾議,指拆息破底可能與美國銀行存款激增有關,不一定反映金融機構信心改善。
信貸信心未必改善
近期很多評論均指,LIBOR跌穿1厘代表銀行放款意欲提高,亦是聯儲局及各國不斷向市場泵水後,令金融機構回復信心的成果,隨着信貸市場回復「正常」,實質經濟亦有望受惠。
不過,FTNFinancial分析師JimVogel提醒,大家忽略了美國銀行存款激增這項因素,他指在過去六個月,當地存款增加了4000億美元,銀行在「水浸」情況下,同業間的拆借需求自然下降,令拆息受壓,因此不能把近期LIBOR破底與金融信心掛鈎。
事實上,被視為量度銀行向同業拆借意向的LIBOR-OIS息差,上周五雖回落至63點子的14個月低位,但仍遠高於金融海嘯出現前5年平均數的22點子,反映銀行對放款予同業仍存戒心。聯儲局前主席格林斯潘過去亦明言,要是LIBOR-OIS息差一日高於25點子,貨幣市場仍未算回復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