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情緒在過去數月急速轉變,不久之前投資者仍擔心全球經濟將陷崩潰,但在銀行壓力測試的結果公佈後,投資者反而增強了對金融體系的信心,皆因該測試確保了銀行於假設之再惡化的經濟情況下,仍有能力抵禦衝擊。逾半數銀行現時已開始籌集被評定的所需資金。事實上,需要增資最多的3間銀行,已佔總資金缺口的7成,其餘全部銀行於假設的最壞情況下仍預計具備足夠的第一級資本,為金融業的穩健度挽回不少信心。投資者將焦點重新集中經濟基本面,而近日信貸市場已明顯改善,經濟也出現了穩定的迹象。
全球各國央行和決策者通過有助於增加流動性的大規模貨幣和財政刺激,通貨再膨脹政策(policyreflation)正在見效,創造了對股市有利的環境。美股及環球股票指數由低位累升近4成,風險胃納提高因而避險需求減低,美元及美債的跌勢似乎亦正逐漸增強。過去數周,美國國債孳息明顯上升,十年期國庫債的孳息率升至6個月高位;換言之,如去年12月中開始投資美國長期國債,則已得承受逾兩成以上的虧損。三十年長債孳息則對反映通脹預期、及美元需求轉變的敏感度較高,由去年底最低2厘52近日一度抽升至約4厘3水平。
美元美債跌勢加快
美聯儲從3月中起正式採取「量化寬鬆」政策,目的為通過回購逾萬億美元的國債以及資產抵押債券,增加美元流動性及貨幣總量,藉此放鬆銀根,並達至遏止長債孳息上升的目的。增發國債的效用正好相反,此乃透過回收部份市場的流動性,可助防止經濟活動過熱。
美國政府很可能採取更多的救經濟措施,在接下來數年財赤仍會保持於相對高水平,預計本財政年度美國的赤字將接近2萬億美元,因此需持續增加發債規模使供應大幅上升。對於美國國債孳息率早前已升越了聯儲局開始宣佈「量化寬鬆」政策時的水平,顯示美聯儲即時大量買入國庫券的行動,無助於壓抑長債孳息上升,最多只能對債價下跌劃下底線。
美債信用評級或下調
近日市場對美國主權債潛藏危機的擔憂升溫,再次關注到現時擁有最高AAA債務信用評級面臨被下調的可能。筆者早前亦提及部份國家已正實踐逐步減少買入美國國債作儲備,美國回購國債只是盡可能抵銷需求減弱及延緩美債被減持壓力,相信美債及美元在年底前將進一步轉弱,對環球金融市場將構成另一波潛在的衝擊。
去年下半年開始經濟狀況持續下滑,資金惟有逃竄到美元,美債被視為安全資產作避險。直至現在經濟復蘇曙光初見,股市回升受惠較充裕的資金環境。在樂觀情緒進入頂點之後,投資者宜居安思危,商品投資的需求將與日俱增。除了可受惠復蘇帶來的需求增長,商品投資於此時亦可用作對冲美歐印鈔行動可能引發的長遠通脹風險。
富邦銀行(香港)第一副總裁兼投資策略及研究部主管 潘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