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快樂嗎? - 畢明(廣告腦作總監/影評人)

你快樂嗎? - 畢明(廣告腦作總監/影評人)

時不時,會得訪問自己:hey,howamIdoing?過得怎樣?不是自戀,不是自慰,非自我沉溺,是自我搜尋。
訪問自己是有益身心充滿維他命H(happiness)的課外活動。單對單,坦誠地,盡早裝好一個內窺鏡,打內線給自己的靈魂,看看自己最愛最憎最想最怕最冧最痛最煩最遺憾最高潮最在乎最過癮最放不低最避之則吉最風露立中宵的是甚麼;也不一定是「最」,總之揭開表皮外殼面對最真的自己,理解自己過得怎樣,確定整固修正完善自己的價值觀,認認這個人的人生和面相,因為做人最戇居的行為自欺欺人不是冠軍都一定是永遠三甲,而且你永遠不會快樂。

和自己對話,是另一種照鏡,人貴自知。哲學家蘇格拉底名言:「人生中必須完成的一個使命:認識自己(knowthyself)。」包括認識自己的無知低能不足欲望渴求底線貪嗔癡。
你快樂嗎?你有享受過昨天你所做的一些事情嗎?你有為你昨天做的一些事情而自豪驕傲嗎?你昨天有學到甚麼嗎?你昨天有被人尊重地對待嗎?
每天追趕跑跳,上班下班戀愛做愛吃飯社交消遣囫圇吞棗地生活,得過,且過,又一day,有沒有留一點空隙給自己,想過上面的問題?那是今年OECD(OrganizationforEconomicCo-operationandDevelopment)調查那兒是世上最快樂的地方時給被訪者的問題。快樂,很難量化計算,但通過一些問題就會現形,結果顯示,人間天堂一二三位分別屬丹麥、芬蘭、荷蘭。歐洲多國雄霸十大,但有加拿大和紐西蘭佔第6和8位。甚麼令人快樂?富裕、就業肯定有份,但富貴不一定happy誰都知,美國人遠比紐西蘭人有錢,但後者快樂得多。原來"work-lifebalance"是重要因素,都話"allworkandnoplaymakesJackadullboy",做到嘔電的地方如日本、香港、美國,拿快樂與金錢妥協,賠掉的比賺到的多,悲哀是太多人以為輸少當贏不快樂而不自知。
丹麥人重視舒服親近的社交生活,丹麥語'hygge'即親密而自發的聚會,經常無事常相見;香港人相約「度期」吃飯小聚永遠難過生仔恕難陪聚,不是窮得只剩錢卻是忙飽無心飢,朋友、生活都不要了。只有在facebook上神經質地偽社交。
又係丹麥。去年的WorldValuesSurvey,也得出丹麥是世上最快樂的地方,指其民主、社會平等及和諧氣氛令人民安樂滿足,統籌有關調查的美國密歇根大學政治學家英格爾哈特(RonaldInglehart)說「一個國家是否快樂不一定與經濟狀況有關,卻與國家邁向民主化,社會對少數族裔、弱勢社群及女性群體的容忍度上升有關……決定快樂的最重要因素,是人們有多大自由去選擇如何過自己的生活」,yes!喜歡扮代表的曾姓大叔,經濟好不是大晒的。(自由選擇生活那句則請喜歡打功夫那個武打大叔咀嚼吓吧)
人生是避苦尋樂,達賴喇嘛都說"Thepurposeofourlivesishappiness"。可能,有了快樂,要受佛家所言人生八苦的人才願意慢死。
丹麥、芬蘭、荷蘭,我的快樂路線圖是先多吃丹麥曲奇、丹麥光雞、多沖芬蘭浴、多喝荷蘭水,然後今年又到彼邦download其快樂的空氣,補一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