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誤會,史提芬史匹堡(StevenSpielberg)跟彼得積遜(PeterJackson)並非在打機,史匹堡手上類似遊戲機的物體其實是立體攝影機,二人現正攜手拍攝嶄新的立體電影《丁丁歷險記》(TheAdventuresofTintin:SecretoftheUnicorn),將於2010年上映,這不但圓了全球丁丁迷的夢想,也誓將電影科技推前一大步。 撰文:賴俊德
這齣由史匹堡執導、彼得積遜監製的《丁丁歷險記》,是一齣利用動態捕捉(MotionCapture)技術製作的立體電影。動態捕捉今時今日已不是新奇事,04年由湯漢斯(TomHanks)主演的《北極快車》(PolarExpress)已開創了先河,彼得拍攝《魔戒》(TheLordoftheRings)系列及《KingKong》時更玩得出神入化,利用動態捕捉將咕嚕及巨型猩猩的神態做得栩栩如生,《丁丁》則將這種技術推到另一層次。
虛擬演出效果即見
以往進行動態捕捉,技術人員必先拍攝演員的動作,再將紀錄到的數據交到動畫師手上,用來組織虛擬人物的動態及表情,換言之角色的走位、反應及互動交流等效果,全靠動畫師的繪畫,導演只能在電腦顯示屏旁邊指指點點。
然而在《丁丁》,史匹堡會應用一套嶄新技術拍攝,這個名為「TheVolume」的系統,是占士金馬倫(JamesCameron)製作《占士金馬倫之阿凡達》(JamesCameron'sAvatar)時所研製,除包含動態捕捉,能夠紀錄演員們的動作及表情外,最巴閉的地方是導演能夠在其手上的立體攝影機中,即時看演員們扮演的虛擬人物的演出,以及銀幕上的立體效果。換言之,在現場扮演丁丁的占美比爾(JamieBell)怎樣郁動,史匹堡手上攝影機螢幕中的丁丁便作出相同反應,省卻了中間繁複的繪畫步驟。
這麼一來導演就可以按照傳統的拍戲方式,像平日在片場中親自指導演員演戲、隨時移動鏡頭角度。現在導演只需一聲令下,在場的電腦員按一個掣,鏡頭內的佈景、服裝、燈光隨時移形換影,變出了無限可能性。史匹堡說︰「平日拍戲我會單眼看攝影機的取景器,今次我要睜開兩眼了。」
大導紛試嶄新技術
在旁觀者看來,拍戲時的情景是非常荒謬的:演員穿上潛水衣、身上及臉上貼上感應球,在一個鋼棚中如常演戲,導演則拿着那部「遊戲機」行來行去,攝影指導看來更悶蛋,因為他唯一工作,便是不停移開那些連着「遊戲機」的電線,以免導演被絆到變滾地葫蘆。鋼棚外的地方,看起來則像太空總署,大批人員以高科技器材不停紀錄資料,這就是未來片場的模樣!
作為荷李活電影特技的領軍,史匹堡、彼得及占士金馬倫拍片期間,邀請了羅拔湛米基斯(RobertZemeckis)、大衞芬查(DavidFincher)及吉拿域戴拖路(GuillermodelToro)等大導探班,將這種新技術公諸同好。今年尾上映、由羅拔湛米基斯執導、占基利(JimCarrey)主演的《AChristmasCarol》就是利用同一技術製作,而添布頓(TimBurton)正在拍攝、融合真人演出的《愛麗絲夢遊仙境》(AliceinWonderland)也用上同一手法,意味這已是電影的新主流。
彼得史匹堡擦出火花
早於80年代,史匹堡就想將比利時畫家艾爾吉(Hergé)筆下的漫畫《丁丁歷險記》搬上銀幕,直至04年才下定決心,聯絡彼得積遜,希望對方旗下的特技公司WetaDigital能夠用電腦打造丁丁的愛犬Snowy。豈料彼得給他一個更驚喜的回覆:史匹堡收到一條長達20分鐘的試驗短片,彼得利用動態捕捉將《丁丁》的每個人物化成立體角色,二人一拍即合宣佈利用這個形式拍攝《丁丁》長片。
「咕嚕」變船長
片中《跳出我天地》(BillyElliot)男星占美比爾會扮演丁丁、演過《魔戒》咕嚕的AndySerkis扮丁丁好友哈達克船長(CaptainHaddock),《笑死人凶間》(ShaunoftheDead)英國搞笑孖寶西蒙柏奇(SimonPegg)及尼克科斯(NickFrost)扮演雙子偵探湯遜兄弟,新鐵金剛丹尼爾基格(DanielCraig)則是海盜RedRackham。故事融合了《TheSecretoftheUnicorn》及《TheCrabwiththeGoldenClaws》兩本漫畫,講述丁丁及哈達克船長的相識經過,彼得表示︰「近年我讀過了所有《丁丁》漫畫,沒有一本是可以直接改成電影的,一定要加入另一集的元素。」續集《RedRackham'sTreasure》已在籌備當中,史匹堡及彼得屆時會轉換職位,前者監製後者執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