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孔書 - 陶傑

面孔書 - 陶傑

有了Facebook,失散的國際朋友,漸漸都尋回了,許多年不見,忽然在電郵上報到,輕輕問一句:我在Facebook上找到了你的名字,真是你嗎?
蘇菲是舊同學,在電腦上看見她的照片和自述:我已經結婚,老公是數學教授,現居曼徹斯特,自己也在大學教書。蘇菲把她的房子的照片上了網,一座在郊區的小屋,藍天草地,精麗得像童話。
還記得從前在海邊的房子嗎?我問。那一年,蘇菲在英國南部的德文郡,有一座房子。她的爸爸媽媽到英法海峽的澤西島渡假,她請我去她的家。
一個夏日明媚的下午,我們一起騎自行車到海邊。懸崖之下,海峽的煙波千重,長長的沙灘,一道鍊白的波浪,為年輕的歲月鑲一道難忘的花邊。
蘇菲的單車上掛着野餐的藤箱子,她把祖父留下的一具留聲唱片機讓我擱在車前的籃裏。自行車開了三哩,是叫人心驚膽戰的旅程。居然還帶了兩張七十八轉的舊唱片,唱歌的人,是一個叫方比的諧星(GeorgeFormby)──他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的歌手,愛彈曼德琳,還主演過幾齣喜劇。我們在草地上野餐,啃着沒有味道的青瓜雞蛋三文治,那樣的情景,只差一點點,就像電影《法國中尉的女人》。
蘇菲當年還兼修意大利文。有一個學期,她去了羅馬。回來之後,大家都有點忙,在校園裏遇到,都少不了一下擁抱。
以後在倫敦的日子,在歌芬花園的街頭還偶遇上一次,我們都很高興,因為這是可喜的緣份。我重回香港之後,又失散了,直到在網上重逢。
在Facebook上相遇,「誰把誰加入為朋友」,朋友這種稱呼,在一個虛擬的世界,仍有一絲暖意。蘇菲的丈夫也成為我的朋友了,他自我介紹:一個滿面于思的瘦個子,有點像小說家羅倫斯。「下次來英國,一定要上曼城來我們家住幾天。」
托着腮,看着Facebook上一組生活照,一個遠方的友人,一段風雲漸遠的歲月,一張臉孔,一杯熱咖啡。人生有許多驕狂的日子,不論你以後有沒有一份心情的寬裕,不會再回來,像一夜的白浪,在夢中閃爍成一條銀色的珠鍊,醒來了,就吹逝無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