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流感危機──民望增減關鍵 - 鄺俊宇

豬流感危機──民望增減關鍵 - 鄺俊宇

鄺俊宇 元朗區議員

處理危機對政治領袖來說,是民望增或減的關鍵。處理得宜,民望隨之提升,更能轉移群眾對現存問題的視線。美國前總統克林頓面對性醜聞危機時,一反平日優柔寡斷的作風,下令軍隊轟炸懷疑與拉登及恐怖分子有關的據點,贏得群眾掌聲,亦將美國人的視線從他的性醜聞事件中拉開。
反觀今次香港政府處理豬流感事件,亦剛好站於民望增或減的關鍵。確診個案一出現,政府旋即封閉灣仔維景酒店,嚴陣以待。七天隔離期完結後,特首曾蔭權在鎂光燈下現身慰問酒店住客,再加一句「可以鬆一口氣,但不能鬆懈」。一時眾志成城抗疫的畫面,都映進市民的心中,曾蔭權的民望在短期內可望谷底反彈。
但當近日疫情放緩,甚至傳出美國日後可能將豬流感當作一般季節性流感處理,港府過去兩星期抗疫的工作,隨即被批評過度緊張,大陣仗都只為做騷。是否做騷見仁見智,筆者更關心的是市民抗疫的團結有否因此而出現疲態,如中文科會考課文〈曹劌論戰〉所形容:「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政府要市民的防備情緒長期處於「緊急」狀態,時間一久總會鬆懈,然後未認清實際情況,又向市民發出嚴重的警號,結果到疫情真正爆發時,市民的防備也隨之減低。為了市民的健康着想,時刻保持警覺是好,但不能為做政治騷而將市民的情緒玩弄於股掌中,相反集中精神做好出入境防疫的工作更能贏得掌聲。
在香港,政治騷的威力只能維持數天,而真正的政績,市民定銘記於心,起碼現在仍有不少香港人懷念彭定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