貸評山下:環球經濟 形狀百變 - 黃元山

貸評山下:環球經濟 形狀百變 - 黃元山

環球股票連續數周劇烈的升浪,有論者以技術分析(超賣後被挾高),有以資金流向分析(游資大舉出動),但若要解釋為甚麼「遲唔升、早唔升」,不能不提有為數不少的經濟指標有好轉的迹象。Well,就算沒有好轉,都起碼不再是freefall:打個比喻,就是不再是「失足墮崖、直插谷底」,而是慢慢滾下山坡。
經濟指標固然有分領先、同步、滯後等,但從羅家聰兄的分析中,我們可以知道領先指標都可再分極領先、沒有那麼領先等,因為領先又有程度之分。而且,更複雜的問題是,當有些指標沒有那麼壞,有些卻更壞(如周三公佈的美國4月零售數據),互相矛盾,境況混亂,教人無所適從。

救市方案製造uncertainties

於是,各式各樣的理論空群而出。起初的時候,經濟學者集中討論究竟歐美經濟走勢(留意並非股市)會是V形(到底後急速反彈)、U形(到底後徘徊一陣後反彈)、還是L形(像日本一沉不起)。現在,坊間字母和形狀的描述更是百花齊放,有說是W形(既稍為回升之後又再大跌)、VL形(急速反彈後卻一沉不起)、WWW形(多底衰退)、或是有缺陷V形(回升一半後浮沉不起)。
百變形狀,反映的正是全球政府抱着「不成功便成仁」的態度,積極干預市場運作、聯手大舉救市後,所帶來的不穩定性和uncertainties。我曾為文討論,認為救市方案有如「以毒攻毒」,所付的代價不菲,其中一個重要代價,就是增加市場的uncertainties。
政府落藥,時輕時重,時快時慢,拿揑無可能百分百準繩,而且,在歐美地區,政府或可托一托金融市場,但要托起整個經濟,除非是計劃經濟,否則當然是「講就易、做就難」。

「疑似」復蘇徵狀持續

很多人認為,日本迷失二十年,是因為政府救市力有不逮、活化經濟力有不足。其實未必,或許日本做得比較慢,但印銀紙托市的手段,不是沒有做,只是樓市這個巨型資產的爆破,內傷極深,而且活化經濟的改革,受既得利益者的阻撓,困難重重。
歐美經濟是否復蘇,固然是言之尚早,救市的措施,卻會在未來帶來很多「疑似」復蘇的徵狀,甚至可能持續一段頗長時期。市況波動,當然可為炒家帶來很多賺錢機會,不過,股市最終不能脫離經濟的基本因素,如果是長揸「buyandhold」的投資者,便要自求多福,避免在這些疑幻疑真的經濟波幅中瞓身追貨。活在uncertainties極大的洪流中,投資似乎不但再只是一門學問,亦是一種生活的態度,生命的智慧。

黃元山
中大全球政經碩士課程兼任講師
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