搓心口想洗白白 嬰語精讀

搓心口想洗白白 嬰語精讀

我最疼的小表弟:
你每每咿咿呀呀,我就以為你想吃東西,你哭了一聲,我便替你換尿片,但你的哭聲依然伴隨耳邊。今天上了一堂BB手語課,才明白你的哭聲是訴說我不明白你,那惟有帶你跟我一起上堂,讓你在未懂說話前學習以手語表達你的情緒、你的要求、你的所思所想。
愛你的表姐

記者:蘇麗珊 
攝影:周旭文、伍慶泉 
Model:Megan

BB手語 常用37種

以往說起手語,都聯想起聾啞人士,但原來6-18個月的嬰兒在未懂說話前也會以手語與成人溝通。嬰兒手語導師JacqueLin說:「BB手語在二十多年前源於美國,歐美也很流行,近一兩年才發展至香港。」嬰兒手語與普通手語的表達方式沒分別,但家長教導嬰兒學習手語時,應與語言一併使用,如做多謝的動作(以手輕按臉頰)時,家長可配合適當的場景並與嬰兒說:「Saythankyou」,那孩子就明白該動作是甚麼時候說及代表甚麼意思。「日常生活常用的BB手語約37種,家長可在平日與孩子相處時邊說邊做,從而加強親子溝通、明確了解BB的需要,對孩子的語言發展亦有幫助。」別以為很難學,查實平日跟小孩說飛吻、睡覺等動作,已是手語的一種。「課堂以唱遊等形式的親子活動,讓家長與小朋友在家中同樣以唱遊方式及日常生活中用手語作對話。」

■嬰兒更可跟着圖示來做出不同的手語動作。

增親子溝通

小記就當日所見,上了6堂學滿師的陳生、陳太與16個月大的元玉每句對話也輔以嬰兒手語,小孩也報以適當的手語答案。陳生說:「起初上堂見到囡囡走來走去,以為她毫不在意,但當回家後跟她再做學過的手語,囡囡很快便能以手語回應。」平日陳生陳太只能於放工與睡前3小時與囡囡作親子時間,但這3小時的溝通令元玉很快便懂以手語說出自己需要,感覺比其他BB突出。
另一邊廂的蕭生、蕭太與14個月大的蕭睿則活躍非常,蕭太說:「以前囝囝很怕醜,但學了手語後就經常報以『Please』、『Thankyou』、『More』等手語與我們溝通,變得有禮貌和自信了。」由於兩夫婦均全職工作,故也將手語教給家傭,讓接觸孩子最多的人也能更了解BB所需。

■蕭太(右)說囝囝最叻做「Openthebook」的手語,蕭生一做,囝囝便跟着做。

■元玉(中)收到禮物後,以手輕按臉頰以示「謝謝」。

■當元玉與我們說再見時,做出「開心」的手語。

■首次上堂的胡氏夫婦對課程感興趣,會繼續讓孩子了解手語。

■導師吹泡泡與蕭睿邊玩邊身體力行教「Bubbles」手語。

勿強迫學習

JacqueLin表示要小朋友學習嬰兒手語更容易及更易上手,家長應注意以下數點:

1.手語必須配合語言一同表達
2.若小朋友只做出類似的動作,家長不應強迫他們糾正重做
3.不要以訓練方式教導小朋友
4.應在日常生活中配以手語及語言與小朋友溝通
5.可於親子唱遊活動中配以手語表達

嬰語課程

想BB早一步與你溝通及增進親子關係,那大可參加為期6堂(每節1小時),有關公園、洗澡時間、食飯等6項日常生活中接觸的手語,凡報名者均可獲MyFirstFunDVD、手語硬卡書、手勢指南等價值$615的教材一套。

開班日期:6月6日(3:00pm-4:00pm)
地點:中環花園道51號科達中心8樓康寶寶兒童保健專科中心
費用:$1,780(6堂、每家庭,歡迎照顧者參與)
查詢:25239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