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凌晨時,MSCI已經公佈了新一季度的變更,股份外,地區比重亦要十分留意,早在半年之前,已經研究韓國及以色列會否脫離新興市場指數,提升到已開發國家指數(MSCIDevelopedMarketIndex)。就算韓國不升班,各個新興市場佔指數的比重也可能會有更改,會直接影響到香港及台灣。
如果今早亞洲區個別市場有異動,短炒的朋友宜先查一下是否因為上述變化所引致。自己的應對策略,是下注了韓國即月認購期權,今天剛好是結算日,如果命中的話,回報將會頗為可觀。
近日國內公佈關於4月的經濟數據,如工業品出廠價格(PPI)、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工業生產及發電量,完全沒有迹象顯示「保八」會是穩操勝券。各個產業振興再振興,還是高速下滑,怪不得中央政府揚言要每星期推出各式各樣的政策,用政府投資頂住遲遲未復蘇的私人部門。
下一牛市博CME
近日的炒賣焦點慢慢轉移至商品上,油價表現極為強勁,農產品的價格亦不遑多讓,80-100美元一桶原油忽然又變成很多專家的目標價。再延續下去,下一個投資主題應該是通脹預期重臨,自己的心水仍是白銀,前晚白銀ETFSLV已突破14美元,周五到期的即月期權仍是以小博大最合適的工具。
另一隻自己長期觀察的是芝加哥期貨交易所(CME)。以往信念是如果有下一個股票牛市的話,做獨市生意的港交所(388)必定受惠,跑贏銀行股、保險股幾條街,奈何中央已經決定以上海取代香港成為中國的金融中心,港交所賴以維生的無形專利,已經進入倒數階段,加上其他產品的發展又慢如蟻行,自己的信念已經有所動搖。
97年後中國的發展一日千里,香港卻只是日日等中央打救。在上交所上市之前,長線投資的對象會改成CME,取其與CBOT及NYMEX合併後,在股票、商品、貨幣及其他金融衍生工具已有全球領導地位。至於港交所,會變成短炒多於長線建倉的工具。陶冬預言香港由中國的紐約,變成中國的佛羅里達,成為國內有錢人的退休勝地,絕對是大勢所趨。大家在醉生夢死、盲俠互劈之餘,宜反思一下自己長期的出路。
黃國英
作者黃國英為證監會持牌人士
電郵: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