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微創手術 減病人痛楚單孔割盲腸一周復元

新微創手術 減病人痛楚
單孔割盲腸一周復元

【本報訊】盲腸炎病發原因不明,每年全港約有2,000人患病,醫學界一向以傳統開刀或三孔微創手術割掉發炎部份。威爾斯親王醫院上月開始為盲腸炎病人進行單孔微創手術,除可減少病人術後出現併發症外,也可減少痛楚及加快康復時間,減低40%醫療成本。
記者:袁慧妍

病人鍾小姐上月腹腔異常疼痛,最初以為是一般腸胃炎,到私家醫生處求診後未發現異樣,「但係痛到腰都伸唔直!」兩日後到急症室檢查,證實患上盲腸炎,當晚立即進行單孔微創手術切除盲腸。手術只進行了約1小時,術後鍾小姐感覺傷口有點「嗱住嗱住痛」,吃了兩天止痛藥已紓緩痛楚,一周後可繼續正常生活。

單孔微創手術用的特製套管(箭嘴示),可套着病人已切除的盲腸部份然後移離身體。

醫生放置三種可調校角度儀器在特製套管內,以進行單孔盲腸炎手術。
中文大學提供圖片

肚臍附近開一小洞

中文大學外科學系系主任賴寶山表示,新引進的單孔盲腸炎手術只需於病人肚臍附近開一個小洞,於洞內放置一個特製套管,放置三個可調校角度的儀器在套管內進行手術,最後用線圈結紮盲腸,用超聲刀切除發炎部份,再用套管把切除部份套住然後移離身體,避免接觸到皮膚引致發炎。此單孔微創手術已發展到可切除脾臟。
賴寶山續指,單孔盲腸炎手術時間較三孔微創手術短,1小時內已可完成,術後傷口感染及腹腔內積水等併發症機會較少,所需止痛劑份量亦相對較低;病人都能於術後1天恢復進食,兩日後可出院。手術傷口置於肚臍附近,約只有1.5厘米闊,傷口的痛楚會較小,加快復元速度。單孔手術可減低醫療成本達40%,病人休養時間減少,提早投入工作,有助減低社會成本。
單孔盲腸炎手術也有難度及限制,賴寶山表示要把三種手術儀器放置在同一套管內使用,靈活度大大減低,負責手術的醫生要有更好默契及溝通才可完成手術。曾經接受腹腔手術或盲腸已含膿,則不適合進行此手術,因為腸臟可能有黏連,強行進行微創手術有機會刺穿大腸或小腸;若腸液流入腹膜,容易感染細菌引致腹膜炎。但單孔腹腔鏡切除手術快捷安全,將可能成為治療急性盲腸炎的首選療法,也會應用於其他外科疾病研究。

三種盲腸炎手術比較

-單孔微創手術-
手術時間:1小時以下
住院時間:1至2日
康復時間:1星期
傷口大小:1個1.5厘米傷口
併發症:較少

-三孔微創手術-
手術時間:約80分鐘
住院時間:1至2日
康復時間:2星期
傷口大小:1個1厘米及2個0.5厘米傷口
併發症:積膿、切口有機會漏出大便

-傳統開刀手術-
手術時間:30-60分鐘
住院時間:4至5日
康復時間:2至4星期
傷口大小:4至5吋
併發症:切口傷口感染、腹腔內積水

資料來源︰香港中文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