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大中 台灣《蘋果日報》總主筆
上周是五四運動九十周年,中國固然不鼓勵紀念,以免節外生枝,台灣社會也沒甚麼紀念氣氛,只有少數學究寫些感慨文章。顯然五四運動已成昨日黃花。
胡錦濤主席說,五四是愛國運動,只講對三分之一。五四的發生是學生打倒向帝國主義屈膝賣國的軍閥的運動,但五四運動主要的精神是追求現代性,具體內涵是德先生(民主)和賽先生(科學)。但是五四先後遭到老蔣和老毛的背叛和利用,以致魂飛魄散。
蔣毛皆掏空五四精神
根據李澤厚教授的研究,老蔣先打着五四的旗子利用五四菁英打倒軍閥,鞏固政權;老毛接着把老蔣打成封建落後餘孽,高舉民主自由的進步旗號,接收五四菁英幫忙打倒國民黨;然後在雙百運動及文革中痛整五四自由主義菁英。易言之,蔣毛都利用五四,把五四自由主義變奏為民族主義,愛國主義,圖利自己的政權,而徹底背叛、消費、扭曲,掏空五四精神。
五四運動在當今中國是諸多禁忌之一,因為它強調西化,民主和自由主義的批判精神,其中還含有個人主義內涵,同時也讓人勾聯起八九民運和六四屠殺。這些都是中共的痛腳,踩不得的。科學部份中國倒是發揚的很努力,目的在讓中國強大起來,是工具理性;但中國並不希望科學成為中國人的生活方式和思考邏輯,以免具備獨立思考的能力而挑戰中共統治的正當性。換句話說,中國的國教還是民族主義,不是別的主義,更不是五四精神。所以,德先生和賽先生,中國只取賽先生的一半,只得到五四精神的一小部份,另外被分屍的大部份已變成幽靈鬼魅,時時讓中共政權提心吊膽。
台灣對五四沒興趣的原因,倒和政治無關,而和時代有關。一方面五四畢竟發生在九十年前遙遠的中國大陸北方的事情,和台灣沒有連結感和切身感。現在年輕人別說五四運動了,連三十年前台灣發生的美麗島事件都是上古史而無所知悉啦。跟年輕人說五四就像聾子聽到啞巴說瞎子看到鬼。
五四啟蒙已在台完成
另方面,台灣後現代氣氛濃厚,對過去的理念並無興趣;而且連馬英九都沒提五四,表示台灣人即使是統派,在集體潛意識裏也都對中國的事遺忘和疏離。但最重要的原因還是:台灣已經大致完成了德先生和賽先生的志願,不存在這兩個問題了。就像現在沒人在呼籲要展開工業革命一樣。
台灣不理會五四是好事,表示民主與科學已成家常便飯,五四的啟蒙已在台灣功成身退,不需要耳提面命了,雖然台灣的民主和科學需要精進的地方還很多。所以台灣人民應該高興大家忘了五四,而不是紀念五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