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薄的小書擠在大堆漫畫當中,沒有繽紛色彩、沒有花樣卡通,說的不但是感人至深小故事,一格又一格的黑白線條,一句又一句簡潔的旁白,述說年輕人追尋理想、犧牲生命的經歷。漫畫家馬龍10年前推出漫畫集《八九民運血染的歷史》,以漫畫打開真相的門戶,讓年輕人了解六四面貌。
民運發生時,馬龍正在報章任職美術總監。血腥鎮壓,令他非常哀傷,「新聞日日都係,鋪天蓋地,甚至副刊啲專欄全部都係講緊呢件事,上至達官貴人,下至販夫走卒都好關心,我當時發現,中國社會同我哋認知差距好大。」
為了歷史真相而畫
開槍當晚,馬龍和很多巿民一樣,守在電視機旁,「完全估計唔到會有啲咁嘅事情發生,成個人儍咗、呆咗,成個政府倒退成咁,唔得喇,要去新華社,嗰時橫風橫雨,個個淋到成身濕晒都唔理,唔會話諗到擔把遮,北京啲學生擋子彈都係咁,我哋淋陣雨算係咩。」
「嗰時演唱會呀好多人去,跑馬地成日人山人海,成個巿面為咗件事停晒,大家都唔知點算好。」
當年的「屠城」,20年後演變成「有啲問題」,馬龍不無感嘆,「年輕啲嘅,唔係太了解係咩事,唔係太關心,因為佢哋得到嘅訊息唔多,唔同我哋睇到好多真實影像,睇到軍隊點入城,氣氛係點,令好多人以後一生都為咗呢件事,影響我好多嘢。」
10年前,支聯會常委張文光跟他聯絡,希望他畫一本漫畫記錄六四,「佢話件事過咗10年,好多小朋友都已經唔知。」於是他斷斷續續用了半年時間做資料搜集,利用漫畫訴說歷史。
《八九民運血染的歷史》筆法寫實,線條簡單,調子沉鬱,強烈的黑白對比,「有啲加咗旁白,同埋用咗真實相片,用濾鏡加工,加強真實感。我嘅目的係將一段歷史講出嚟,唔想加個人睇法,但講咗出嚟,稍有良知嘅人都識判斷是非,唔使我再講咁多。」結果,這本書引發了不少年輕人對六四的興趣,主動了解歷史真相。
「呢個國家好鍾意用『母親』嚟自比,但有邊個母親會為咗小朋友唔聽話而殺咗佢㗎呢?打傷佢就有啫,無論佢點詭辯都冇用,死咗幾多十、幾多百、幾多千,數字唔緊要,立心殺人先係重要,一個都太多。」他直言沒想過六四20年仍未能平反,「嗰時諗一個國家嘅政府爛成咁,仲唔死?三年就被人推翻啦,唔推翻內部都分裂啦,結果佢冇事,反而蝴蝶效應,成個東歐冇咗,成個共產主義冧咗。」
「冇民主好唔道德」
民運後,中國政府主力發展經濟,拒談政改,「其實係抄緊新加坡政府,有自由、冇民主,大家安心搵錢得㗎喇,但唔好講政治。大家長心態,係殖民政府伎倆,你話因為六四後經濟破壞得好緊要,脫貧緊要啲,我都原諒你,咁樣行10年、20年,都仲唔畀民主你,連假嘅(民主)都唔畀你,就說不過去,好唔道德。」他樂觀地看,現時中國社會較以往文明,「起碼唔會隨時捉你出去鬥,我哋靜心等待,再換咗一兩代人,胡錦濤之後新領導人變數大啲,可能換一個有其他諗法嘅人,六四有機會平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