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王頭念K2,升學沒有一條龍,學校安排參觀友好小學。我聽着校長簡介,最關心的項目,肯定跟其他家長不一樣:是他們每年的校外交流對象。除了參觀過的兩家小學,其餘上網得到的資訊,很顯然非常主流的選擇,是國內辦學團體。國內,又多數是長珠三角那些地區,沒有一家在四川。也許,經過512川震,我們的觀念會稍為變通一下。試想想,連牛王頭都知道四川發生了這樣的災劫,小學生給四川同學送去的問候心意卡也多到令人覺得有點做騷的味道。既然這樣,乾脆就把每年的遊學目的地,由英美澳一退,改機票行程,回到祖國懷抱去,感受四川地震後,重建校園的艱難。那些「僥倖」能夠重返校園的學生,年紀跟香港的一樣,也是一孩之霸地成長。但經歷512後,兩地的幸福指數在小霸王心裏明顯拉闊了距離。
讓香港孩子到四川去遊學交流,去災區倒塌的校舍外走走,嗅嗅空氣裏面的死寂,不必老師教誨,保持沉默的廢墟就是最好的導師,倒毀的磚瓦就是最佳的教材。讓孩子親身在災難現場逗留一句鐘,隨便走走,什麼也不必說,不必問,請他們打後的四小時中,繼續保持沉默,讓腦海裏的影像反覆重播N次。這樣的遊學經驗,一輩子不會磨滅,是那些拿到西甲球星簽名的那種富貴學生camp永遠不能比較的。行李中還可以建議孩子多帶一公斤的物資,將物資親手送達,這是跟把捐款存入紅十字會戶口是很不一樣的親子教育。嗯,說了一大堆,似乎只有我這樣的家長感動。將人家金叵羅送去災區捱苦?望子成龍的父母不把校長轟落台才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