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訪手記逃難者不見了 遊客廢墟擺姿勢

採訪手記
逃難者不見了 遊客廢墟擺姿勢

去年汶川5.12地震後,記者曾趕到都江堰、映秀、綿竹及綿陽等地採訪。昨天,舊地重遊,看見廢墟上的建築物幾乎沒有多大變化,不同的是大街上的人不再是大包小包的逃難者,不再有恐慌的眼神,更多的是胸前掛着相機的遊客。記者見到遊客在倒塌的建築物前擺出各種姿勢拍照時,隱約聽到廢墟下傳出各種痛苦的呼救聲,心頭像被大石所壓。
記者近日坐車進入映秀時,不知是天雨關係還是當年步行15小時進入映秀時心理所留下的陰影,腦海裏老想着,若現在再次發生地震,我們的車子是否會跌落岷江呢?雖然,當年路上所經的泥石流現已清理一空,像海浪起伏的公路已基本平整,眼見公路上進入災區的長長車龍,記者見到的仿佛是一個個爭相逃生的災民。

家長不敢公開見記者

這次重返災區,見到不少當年曾採訪的災民,彼此在大災難中認識,過去的一切只需眼神傳遞毋須言語表達。昨天坐車前往綿竹漢旺時,見到路牌指示富新鎮,眼前浮現了當年百多名家長手捧子女遺像在廢堆中拜祭的悲慘場面。
在災區採訪喪生的學生家長是最困難的事,家長擔心電話被監聽,不敢跟記者公開見面,記者想通過其他災民接觸學生家長,都被勸「不能去呀,門口有三、四人守着。」
有家長表示,這幾天都是敏感時刻,一些強烈要求追查學校豆腐渣的家長被當局要求要留在家裏,不要外出。有的則被人要求到外地旅遊。地震一年了,災區仍需要外界更多幫助,也要關注學生家長的人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