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感染細菌後傷口不單止會發炎,更可引發中毒性休克,令患者多重器官衰竭死亡。其中俗稱食肉菌之一的A型鏈球菌就可以釋出毒素,令壞死性筋膜炎患者死亡;另外金黃葡萄球菌也是另一種主要引致中毒性休克的惡菌,使用衞生棉條的女性應按指示使用,因以往曾爆發過使用衞生棉條而出現這種致命症候群。
釋出毒素入侵器官致命
國際權威醫學期刊《刺針》刊登一項有英國及加拿大深切治療部醫療人員參與的研究,發現A型鏈球菌及金黃葡萄球菌是兩種最主要導致中毒性休克症候群(Toxicshocksyndrome)的病菌,感染上述病菌後,病菌會釋出毒素,入侵多個器官致命。
研究指A型鏈球菌併發中毒性休克的主要病患是壞死性筋膜炎,即俗稱食肉菌的病人,他們感染此惡菌後不單會出現筋膜壞死,可能要截肢,毒素更會入侵器官致命。
至於金黃葡萄球菌的中毒性休克個案,以往比較大規模爆發是在80年代,美國女性使用當時吸濕力特強的衞生棉條後,出現中毒性休克,原因是少部份女性的陰道帶有可釋出毒素的金黃葡萄球菌,使用棉條後併發此致命疾病,當時的病發率為每10萬人有6.2至12.3宗,後來棉條生產商改良產品後,發病率跌至十萬人只有一宗,但其後又反覆上升,研究人員指,雖然中毒性休克的死亡率較腦膜炎高,卻普遍被臨床醫護人員忽略。
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助理教授黃世賢表示,本港出現中毒性休克的個案不算多,以瑪麗醫院為例每年約有一至兩宗,如A型鏈球菌放出毒素,患者的皮膚會出紅疹,可及早用丙種球蛋白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