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去孩子的母親節」禁集體聚會

「失去孩子的母親節」禁集體聚會

「一個失去母親的母親節,一個失去孩子的母親節。」昨日是四川地震後首個母親節,對於大部份痛失母親或子女的災民來說,是心碎的日子。除了數十名母親獲官方安排參加母親節活動外,許多災民安置區都嚴禁她們舉行集體活動,甚至不准四、五個媽媽聚在一起。許多失去孩子的媽媽為免惹麻煩,惟有在自己的板間房或到災場憶往事。

一場地震頓失13名親人

「難過。我都快崩潰了!」23歲來自北川的蔣玲,她的悲痛比其他痛失孩子的媽媽加倍。去年的地震不但奪去她的媽媽,也奪去她出生僅67天的寶貝兒子,一場地震令她頓失13名親人。她曾因不堪打擊,在震後一段時間裏,以淚洗面或飲酒麻醉自己,腦海裏一直充滿自殺念頭,幸獲災區自願者之一,心理治療師劉猛教授開導,才令她驅除了自殺念頭,並加入專門為地震後再懷孕婦女服務的自願者組織「媽媽之家」做義工。
但她昨日卻沒有參加該組織的義賣活動,「在這特別日子,我請了假」。
昨日上午8時30分,本報記者約她做訪問時,身在綿陽的她正在買蛋糕,要回去北川縣城被震塌的房屋,悼念遇難的媽媽和兒子。這也是她平生首次與媽媽和兒子過母親節。
蔣玲表示,災區有部份在地震中喪失孩子的母親,大多已30多歲至40歲,儘管高齡,但她們仍再度懷孕。她向記者透露,她們在母親節前夕曾發短訊給她,但她避免大家在母親節這天又提及傷心的話題,徒添傷感,因此刻意不回訊息。

「媽媽之家」的成員正聚在一起,摺媽媽之花。

新生女兒「不能彌補傷痛」

蔣玲強調,「我知道她們這天心情都很差。」她估計,由於災民安置區沒有舉辦集體的母親節活動,大部份媽媽都只能在自己的板間房思憶子女。
「沒心情過母親節。」33歲的黃小英,是「媽媽之家」首名地震後再誕下新生命的母親,但她昨日坦言心情很差。她11歲的兒子就讀新建小學二年級,地震中因校園倒塌,與其他300多名師生齊遇難。地震後,她誕下女兒羅歆琳,已4個多月大。但她並未因此將兒子淡忘,「他往年母親節會畫畫甚麼的送給我,現在連這些畫都被埋了。」黃昨日參加「媽媽之家」義賣活動,下午回到都江堰的板間房,看着小女兒更顯失落。她表示,她與丈夫常常拿女兒與兒子小時候作比較,「兒子小時容易帶,女兒很鬧,常白天睡,晚上玩。」兩夫妻因此對兒子的思念更深,「女兒並不能彌補失去兒子的傷痛」。
昨日是地震後的第一個母親節,黃小英坦言為了避免又想兒子,她沒計劃與女兒有甚麼慶祝活動,加上要照顧病了多天的女兒,「只希望在家靜靜度過這傷感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