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前失去孩子 只期待六四平反這一天 天安門母親痛上加痛

20年前失去孩子 只期待六四平反
這一天 天安門母親痛上加痛

今天是母親節,是天下子女們對母親表達敬意和感謝、與母親同歡樂的一天,但對於六四天安門母親們來說,這一天不但與歡樂無緣,更是她們悲傷之日,因為她們的孩子,在20年前那場大屠殺中失去了生命。20年來,每到母親節,這些苦難的母親們只能躲在家中,以淚洗面,默默地為孩子哀悼,默默地期待六四平反的那一天!
中國組

天安門母親丁子霖接受本報記者電話採訪時,喟然嘆道:「一說到母親節,就無疑於在我們這些人的傷口上撒鹽罷!」她說,母親節對失去孩子的母親,本來就是悲痛的日子,「20年來,我們一直忍受失子之痛,看到別人的孩子,就想到我們已經死去的孩子,就想到我們的孩子倒在六四槍林彈雨的那一瞬間。所以,每年的母親節,對我們都是一次精神和心靈的摧殘。」

「六四是民族忌日」

丁子霖表示,20年來,她和丈夫蔣培坤除了清明節,兒子蔣捷連的生日(6月2日)和忌日(6月3日),以及6月4日,「其他的節日,與我一概無關。」之所以要將6月4日作為特別日子,「因為在這一天,有更多人跟我兒子一樣,成為六四戒嚴士兵槍口下的寃魂,那也是我們這個民族的忌日。」
另一位天安門母親張先玲也對本報指,母親節是她們的傷心日,「別的母親可以接受孩子的祝福,可以跟孩子一塊享受天倫之樂,可我們,只能呆在家裏,默默地流淚,對着孩子的遺像說:孩子,又一年過去了,媽媽還堅強地活着,還在為你討公道,雖然活得很苦,但為了你和那些寃死的人,媽媽一定堅持,那怕看不到勝利的那一天。」

天安門母親運動發起人丁子霖,與夫蔣培坤早前在兒子蔣捷連的畫像前合照。

天安門母親130人

73歲的丁子霖和72歲的張先玲都是六四遇難者的母親,她們的兒子,都在六四大屠殺中失去了生命,當時,丁的兒子蔣捷連當時剛過完17歲生日,而張的兒子王楠也不過19歲。共同的遭遇把兩位母親的命運連繫在一起,她們攜手發起了「天安門母親運動」。
20年來,經過艱難的努力,天安門母親群體日漸壯大,由發起之初幾個人,到目前已聚集130多位成員,由早期寂寂無聞,到現在舉世矚目,由原來只是尋找記錄遇難者,到現在公開聯署,上書中共和全國人大,要求平反六四,追究屠城責任,要向國家索取賠償,成為六四問題不容忽視的社會團體之一。
雖然她們大都是七、八十歲的老人,白髮蒼蒼,步履蹣跚,但當局沒有因此放鬆對她們的打壓監控,她們的人身和通訊自由備受限制,甚至去墓園拜祭死去親人的權利亦被剝奪。「但我們相信一條,動用軍隊向人民開槍肯定是錯的,我們的孩子是無辜的,我們一定要為孩子找回公道。」丁子霖說。

促中共重新查六四

「有不少六四中失去孩子父母,20年來一直不敢出聲,不但蒙受失子之痛,更生活在貧困之中。」張先玲表示,其中有10多位天安門母親的成員,近兩年相繼辭世,未能完成為親人討回公道的願望,「當局以為,隨着時光流逝,隨着我們這些遇難者的父母們相繼離世,就可以淡化人們的記憶,就可以推辭六四的責任,這是愚蠢的想法。」
張先玲指,中共應放棄淡忘六四的念頭,正視歷史與現實,重新對六四事件展開調查,公佈真相,賠償死傷者家屬和公開道歉,並停止對六四死難者家屬的監視、跟蹤和迫害,容許死難者家屬自由、公開悼念親人,「六四是歷史,不會因為我們這些老人離世就消失,如果當局想淡化歷史,或者推給後來者去解決問題,他們將會付出更大的代價。」

張先玲的兒子王楠(小圖)六四被殺時才19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