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名言:股巿回穩指標陸續出現 - 張敏華

投資名言:股巿回穩指標陸續出現 - 張敏華

擾攘多時的美國銀行業壓力測試終於揭盅,並未有出現驚嚇場面,巿場初步反應尚算正面。測試顯示,如果經營環境惡化,預計接受測試的19間銀行,可能會錄得達5990億美元的虧損,但銀行的經營溢利或可抵銷當中的3630億美元虧損。即使在較壞情況下,接近全部接受測試的銀行均有足夠的第一級資本。由此可見,金融體系未必如市場人士憂慮般脆弱,也緩和了投資巿場的一大不明朗因素。

投資巿場最不喜歡不明朗因素或者有負面的意外驚喜,所以這個壓力測試的結果,是否能使投資者安心,需要視乎考核的準則是否嚴謹。在這個壓力測試中,對兩年期貸款損失的比率,定在9.1%。即是預計每100元的貸款,可能會損失9.1元,再看看對銀行盈利和資本充足水平的影響。
根據1920至2008年的數據,一般來說,放款把關失誤和不履行貸款增加,所導致的貸款損失的比率,約在1%至3%。儘管在30年代經濟出現大蕭條,貸款損失率也低於9%(見圖)。因此,壓力測試所用的9.1%貸款損失率是非常高,反映了在前所未有的貸款損失情況下,銀行虧損和資金狀況不是想像中那麼壞。

銀行放寬信貸準則

壓力測試暫告一段落,未來巿場或會需要一些時間消化壓力測試的結果和評估對金融業的影響,不排除近期股巿的升勢或會稍為緩和,甚至出現整固。如果巿場整固,或可為投資者帶來較佳的吸納機會。雖然經濟和企業盈利狀況,並未完全明朗化,但投資者對經濟回暖的看法並非毫無理據。要評估環球股巿是否具備回穩,甚至逐步向好的條件,可參考一些領先的經濟數據和信貸巿場狀況。
近日公佈的經濟數據普遍較市場預期為佳,以最新4月份美國ISM製造業指數為例,已由去年底32.9升至40.1。指數仍低於50的盛衰分界線,但已反映經濟收縮程度改善。
另外,信貸市場改善亦對股市帶來支持。第二季聯儲局高級貸款主任調查報告顯示,雖然銀行對商業及工業貸款維持審慎態度,但收緊信貸準則的銀行比例已由上季64.2%減少至39.6%,是08年1月以來,首次低於50%水平。過去數據顯示,銀行收緊信貸準則與美國企業盈利走勢亦步亦趨,近期銀行放寬信貸準則,有利未來企業盈利改善。
策略上,投資者可以透過環球基金捕捉未來經濟復蘇的投資機遇,並分散投資風險,避免過份投資於單一地區或市場。雖然後市存有調整風險,但根據我們的統計,現時環球股市市賬率約為1.5倍,較70年代至今的平均值2.1倍為低。往後環球股市仍有機會出現短期調整,但調整幅度或較部份投資者預期小。如果投資者不斷地等待股市出現大幅度調整方決定入市,最終有機會錯過未來經濟復蘇的投資機遇。可以考慮分段吸納或稍為調升買入的估值區間,避免錯失現時整體股市估值偏低的投資機會。
張敏華
投資策略及研究部主管
Citibank環球個人銀行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