暢談富論:新興市場債券看俏

暢談富論:新興市場債券看俏

踏入5月份,環球各地的經濟喜訊頻傳。里昂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由3月的44.8急升至4月的50.1,為9個月來首次升穿50;印度方面,4月份荷銀印度採購經理指數亦升至53.3,為去年9月以來高位。
另外,美國的全國房地產商協會公佈,待完成二手房屋交易指數在3月上升了3.2%。連串的利好消息刺激環球股市繼續造好,收復了年初的跌幅。截至5月5日,MSCI世界指數的本年迄今表現為0.7%,MSCI新興市場指數的表現更突出,達24%。早前由於避險情緒高漲而備受青睞的美國國庫債券,吸引力亦因而大打折扣。
話雖如此,雖然部份經濟數據有好轉迹象,但到底整體經濟是否經已見底,目前仍是未知之數。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於上月底發表的《世界經濟展望》報告中便警告,今次金融危機的影響深遠,經濟衰退的幅度不僅較先前預期深,復蘇的速度亦較預期慢,故將今年的經濟增長預測由原來的-0.5%,調低至-1.3%,為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最嚴重的經濟衰退。換言之,投資者仍不宜過早相信環球經濟已走出衰退的陰霾。

減息潮未完

無可否認,美國聯儲局自07年底減息至今,減幅已達500點子至大約0.25厘水平,未來再減息的空間已非常有限;同樣地,英倫銀行及歐洲央行亦相繼步入減息周期,兩者已分別減息共525點子及300點子,息率再下調的機會已大大降低。因此,對債券投資者而言,「減息帶動債券價格上升」的投資主題已成過去,歐美國家債券的吸引力已大大降低。
不過,在歐美以外的新興市場,息率卻仍然處於偏高水平。以巴西和墨西哥為例,儘管早前已分別減息350點子和225點子,但利率仍處於10.25厘和6厘。目前,越來越多的經濟數據包括出口、製造業、失業率等數字已顯示,新興市場的經濟已受到歐美衰退所波及。新興國家為避免經濟陷入衰退,未來可能要再加大減息幅度,這對投資當地政府債券的投資者無疑是一大利好因素。
事實上,受到信貸市場緊縮及投資者信心疲弱所影響,新興市場的債券以至貨幣均受到沉重的沽壓。由於投資者擔心新興市場的財政狀況轉差可能導致信貸違約,令當地債券的孳息率一度抽升至歷史高位。
彭博數據顯示,新興市場債券與美國國債的息差在去年底曾一度抽升至700點子。然而,新興市場的經濟狀況在過去幾年迅速改善,不僅國家的財政赤字逐步回落,外滙儲備亦日漸豐厚。我們相信,當市場的投資氣氛好轉時,新興市場債券將再次受到注目。
富蘭克林鄧普頓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