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金天地:台股當炒攻大中華基金

積金天地:台股當炒攻大中華基金

熊去牛來,作為長線投資者的強積金成員,是時候重整組合,為新一浪經濟復蘇作好部署。受惠大陸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QDII)赴台投資辦法生效,台灣股市備受追捧,股票基金中,現階段首選大中華股票基金,但專家表示,投入資金要按部就班,分段轉移。
記者:葉敏儀

台灣金管會頒佈QDII赴台投資辦法已經生效,月初更傳出中移動(941)擬入股台灣遠傳,令市場對台灣股市充滿憧憬,加上不少人認為金融海嘯接近尾聲,港股將現轉機,對強積金中長線投資的成員來說,應及早做好部署。
認可財務策劃師林敬業表示,台灣股市短期走勢不俗,但強積金可選的基金,甚少會單一投資台灣股市,成員可考慮大中華基金類別,該類基金投資範圍,包括中國及台灣,部份基金亦會涉獵港股。

未有單投資台股基金

林敬業指出,大中華基金的長線發展,較歐美基金的反彈空間大,而且因港股基金未能分散通脹風險,故表現或未如大中華基金。他解釋,港元跟美元掛鈎,經濟隨歐美而走,但由於港人生活所需及日用品主要由內地入口,令本地通脹周期受中國牽引,加上人民幣將不斷升值,因此,投資大中華基金,部份股票以人民幣或台幣結算,有助減低通脹風險。
至於資金應如何分配,就要視乎距離65歲退休的投資期長短,但林敬業提醒,即使後生仔亦不宜在現階段,將全部資產重押在大中華基金上,因為風險太高,可先行將每月新供款轉買這類基金,逐少吸納。

林敬業指可考慮投資含台股成份的大中華基金。資料圖片

風險高 忌押注過重

至於距離退休年期不超過5年的計劃成員,是否轉換高風險基金視乎個人整體資產,如強積金佔整體資產比重高低及是否有足夠備用現金。假如計劃成員的儲備足夠5年生活費,可考慮將部份強積金轉換至大中華類別基金,但大中華股票基金屬高風險投資,成員換馬前應考慮個人因素及可承擔風險。
如早前為避險而轉攻債券基金的計劃成員,想調回重心至高回報的股票市場,累算權益亦應分階段換轉,例如按季度或每半年進行檢討,並就當時經濟狀況而定。他說:「應先由個人整體資產方面考慮,投資大中華區股票嘅比重,唔應該超過四成,其餘可以投放喺環球股票或者商品基金,前者有助分散投資,後者可以對冲通脹。」

跑贏大市
基金投資組合台灣成份少

09年首季強積金股票基金組別成績不俗(表1),當中表現最好,正是大中華基金組別,不過當中並非全屬大中華股票,其中三隻為中國股票。該組別過去一年平均表現,錄得負36.56%回報,雖然如此,已較其他股票出色,僅次於蝕幅最少的美國股票基金。
至於四隻大中華股票基金在首季的表現(表2),除宏利MPF中華威力稍遜,只有16.58%增長,其餘三隻都有逾兩成增幅。
不過,各大中華基金投資取態及分佈不同,未必每隻都有投資台股或台資企業,例如東亞(強積金)大中華增長基金季度報告中表明,並不看好台灣前景,即使中台政府開放兩岸市場,但「認為直接影響將是有限」,因而基金內89%股票比重,主要投資在中、港、澳,台灣只有一隻在台灣證券交易所上市的台灣積體電路製造。

 

東亞:開放兩岸影響有限

宏利MPF中華威力雖投資中、港、台股票,但基金摘要內未有列明三地股票分佈,而十大資產內只見一隻台灣上市公司中華電信股份。友邦摩根富林明強積金中,兩隻大中華股票基金都只簡單說明投資目標在中、港、台,但亦未有列出三地分配。由此可見強積金的基金中,可供成員投資台灣市場的選擇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