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歲孩子知道窮 寒天洗冷水澡慳家特稿:一個公仔字條感謝母親

五歲孩子知道窮 寒天洗冷水澡慳家
特稿:一個公仔字條感謝母親

綜援媽媽阿玲從口袋掏出一個mochichi公仔,仍用膠袋封着,怕被塗污。那是兒子去年送的生日兼母親節禮物。他先拿出一副啤派,砌成蛋糕圖案,叫媽媽逐張揭開,揭到最後一張,竟然是"HappyMother'sDay"字條,「跟住佢攞咗個公仔送畀我,事後街坊講番,見到阿仔揀咗半個鐘」。兒子前年跟社福機構遊迪士尼,也省下零用錢買紀念品,悄悄藏起幾個月,等到母親節送給她。

對領綜援羞於啟齒

記者想拍照,阿玲很擔心:「阿仔千叮萬囑,叫媽咪千祈唔好俾人影到,怕俾同學知道」。最後她還是拍了側面,「唔怕啦,我哋都冇多餘錢買報紙」。
兒子對領綜援羞於啟齒,做媽媽的,也曾有這感受。96年,丈夫欠下數十萬元賭債,離婚收場,阿玲獨力帶着3歲的兒子,找不到工作,又要代夫還債,徬徨無助。
「當時覺得綜援係道友先去攞,我土生土長香港人,覺得好醜。我有兩年不停問社工:我係咪好衰?」當時兩母子僅以4,000餘元綜援金過活,在一個10度以下的寒冬,五歲的孩子「震騰騰」地從浴室跑出,原來他知道「屋企窮」,不敢用熱水爐,說要與媽媽一起「慳家」。那夜,相依為命的母子相擁而哭。「嗰刻好感動,咁細個都識同媽咪一齊捱」。

只望畢業脫綜援網

孩子三年級,問媽媽為何不用申請書簿津貼,媽媽告訴他一家領綜援不用申請,孩子從此很少再提,偶爾仍會說:「等我快啲讀完書,出嚟做嘢養你」。南亞海嘯冲出攞綜援遊布吉的高氏夫婦、退休大法官住公屋呃綜援,令公眾越來越歧視。「呢個係執行嘅問題,但喺社會上真係有不幸嘅人」。
兒子漸長大,阿玲在06年也找到補習的工作,每月賺取約5,000元,現改領約2,000元的低收入綜援及租金津貼。今年51歲的她只望兒子畢業後,一家可脫離綜援網,「可以留番畀其他更有需要嘅人去攞」。
記者:雷子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