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發改委昨公佈《石油價格管理辦法》,明確規範成品油定價機制,若國際油價連續22個工作日上下波動逾4%,發改委可相應調整國內成品油價;但考慮到社會承受能力,當局仍留有一手,若國際油價高於每桶130美元便會補貼,令三大石油公司繼續維持市場正常成品油供應。 記者:龍婉嫻
雖然定下加價機制,但中央仍有最終決定權,前晚臨時叫停內地汽油和柴油加價8%方案。
新管理辦法本月7日起試行,規定日後若國際油價低於每桶80美元,會按正常加工利潤率計算成品油價;若高出80美元,煉油廠加工利潤率將由5%漸次遞減到零;當油價達每桶130美元,發改委原則上不會或只小量上調成品油零售價,屆時將恢復適當補貼機制。
油價逾130美元將補貼
對於發改委表明,已為煉油廠套上利潤緊箍,分析員稱已在預料中,加上油價中短期內無法重返130美元水平,故不會因新辦法而調整中石油(857)及中石化(386)盈利預測或目標價。星展唯高達分析員羅偉業表示,原預期發改委在油價升至100美元起,便會減慢成品油的調整時間與幅度,故今次130美元的緊箍上線已較預期高。
昨日公佈的辦法,內容大部份與去年12月宣佈的成品油價格和稅費改革通知相同,只是將成品油最高零售價調整機制具體訂明;今後當國際市場原油價格(以布蘭特、迪拜及辛塔三地為基準)連續22個工作日移動平均價格變動超過4%,發改委便可相應調整國內成品油價格,但調價不是必然。
以近日油價走勢為例,據《息旺能源網》的數據,過去20個工作日,上述三地油價累積升幅已高達14.21%,遠超發改委可以考慮加價的變幅,該網站亦在前晚披露中石油和中石化已收到等待加價指示,發改委準備昨日凌晨起,將國內汽油和柴油最高零售價分別上調520及500元人民幣,加幅7.96%及8.64%,但卻臨時叫停。該網站昨解釋,原來是國務院為保經濟和春耕,不批准發改委的漲價方案。
油企利潤遭施緊箍咒
對於未能按新辦法調整成品油最高零售價,發改委價格司司長曹長慶昨日透過新華社自圓其說,指新辦法雖然預告內地油價今後將進一步市場化,油價調整將成為常態,不再回到人為調控階段,但目前政府仍須考慮社會經濟的承受能力,作出適當調控。
曹長慶表示,發改委對一些國家的成品油價格進行跟蹤調查,雖然除了中東產油國及部份美國城市外,其他國家及地區(包括香港)的油價已比中國為高,但目前國內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和價格水平,仍符合當前中國經濟發展實況,與社會各方面承受能力相適應。這意味短期內成品油售價上調無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