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美國公佈銀行壓力測試報告被認為對金融業有正面作用,正在歐洲訪問的中國副總理王岐山提出,當前國際金融危機仍在蔓延,全球經濟在走向好轉之前,會面對更壞景象,情況依然惡劣。 記者:周燕芬
王岐山在英國《金融時報》撰文指,中英雙方應當採取更有力的措施,共同應對挑戰,促進兩國乃至全球經濟盡快恢復增長。
續推行適度寬鬆貨幣政策
王岐山向主要國際金融中心英國呼籲,雙方加強合作,重塑國際金融秩序,包括建立統一和廣闊認可的國際金融規則標準和規範。「中英關係正處於一個新起點,希望雙方能好好利用這機會。」
他指出,全球金融危機仍在擴散,世界經濟衰退尚未見底,形勢依然嚴峻。中英兩國需要採取更強硬措施,以迎接挑戰及促進兩國以至全球經濟早日復蘇。各國急切需要在宏觀經濟政策上加強合作,採取刺激財政和貨幣政策;並堅拒任何形式的保護主義。
中國刺激經濟措施已初見成效,經濟表現較預期為好;中國會繼續積極財政政策及適度寬鬆貨幣政策,確保經濟穩健增長,從而對全球經濟復蘇作出貢獻。
中英作為G20重要成員國,應加強合作落實執行G20峯會所達成共識,並呼籲與英國作多方面合作,在金融監管方面,他希望設立統一及廣泛認可金融規則的國際標準和規範,但要顧及不同國家的經濟發展程度差異,透過滙率政策合作,穩定主要貨幣滙率,增加發展中國家於國際貨幣基金等組織的代表性。
他指中國會繼續穩步開放其金融業,歡迎英國金融機構來華設點,同時希望英方為中資金融機構有意於英國擴張業務提供方便。
IMF:中國經濟已復蘇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亞太區助理董事JoshuaFelman認為,中國經濟已有復蘇迹象,但仍需觀察一段時間以確定其復蘇;但對於中國推動亞洲區的經濟存在限制,因為中國的內部需求對出口只有輕微刺激,內地基建投資對刺激區內經濟亦有限。
摩根士丹利亞洲主席羅奇則關注經濟衰退下中美保護主義情況,因為美國工人每受衝擊,政客便會跳出來找代罪羔羊,但他們永遠不會責備自己,他們是「危險人物」。他又指今後亞洲區發展將以中國為中心。此外,第二次中歐經貿高層對話昨日閉幕,中歐雙方達成五項共識。
中歐雙方達成五共識
1.加強中歐合作,落實G20倫敦金融峯會共識,促進世界經濟盡快復蘇
2.反對貿易和投資保護主義
3.加強雙方投資合作,參與彼此的經濟振興計劃
4.共同支援中小企業發展
5.在能源和環境領域開展合作,共同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推動可持續發展
王岐山籲與英國多方合作
*促進落實G20峯會所達成共識
*合作監管國際私人資金流向、金融機構及市場、金融產品
*兩地監管機構加強分享訊息及經驗
*建立統一及廣泛認可的金融規則國際標準和規範
*改善金融系統,包括國際會計標準、複雜金融產品估值
*透過滙率政策合作,穩定主要貨幣滙率
*建立全球金融風險預警系統
*增加對打擊沉重發展中國家援助
*促進國際貨幣組織多元化平衡,增加發展中國家代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