貸評山下:西方投資者 對中國的遐想 - 黃元山

貸評山下:西方投資者 對中國的遐想 - 黃元山

近月港股累積升幅顯著,固然有外圍的因素,但外資熱錢湧入,功不可沒。外資憧憬中國能帶領亞太地區,在不久將來,走出經濟低迷的陰影,重拾以往的升軌。
眾所周知,自金融風暴開始,全球的目光,越來越重視中國經濟的實力,全球的投資界,都視中國為當今世界混局的一個亮點。我同意中國經濟的底子比歐美等國較厚,在金融風暴後能首先站起,但這只是相對而言,我擔心一般人仍低估了金融風暴的嚴重性。
和在英國任職私人銀行的朋友通電郵,他告訴我現在在歐洲,連那批俗稱「富貴散戶」的私人銀行客戶,都在追捧這個中國概念,對中國經濟稍有認識的一、二、三流經濟分析師,在歐洲都大派用場。看過他們的分析,無非是在報刊上看到的老生常談,最重要當然是賭中國鐵腕救市能收奇效。

認識流於表面

散戶無分貧富,看見連歐美散戶都高追,我自然有點擔心。其實又何止是散戶,就算是在歐美的基金經理,又有多少跑過中國的農村,看看家電下鄉等谷內需的政策成效,又有多少到過中國工業區,視察國內廠房租金下跌的情況。
若果我們自認對中國的了解,比歐美的散戶、甚至基金經理都多一點,那麼我們便不用對他們積極追捧中國概念太過認真,勿於市場被推高後盲目接貨。
回想起來,差不多十年前在倫敦的時候,其時「中國熱」剛剛崛起,已發覺西方對中國的認識,無非是取其形、而非取其意,俗稱「得個樣」。
時髦的中國餐館開始流行,一改之前小本經營的家庭式的外賣服務,變得比日本餐館更貴的時尚品味的指標。但這個品味是《臥虎藏龍》裏的竹林,是千篇一律的深色木凳木枱,是西班牙tapas式的點心美食。
文化交流,有點fusion、crossover,無可厚非,但以西方想當然的看法,套用在我國特殊的國情,自然就謬之毫厘,差之千里。
黃元山
中大全球政經碩士課程兼任講師
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