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大郎 自由撰稿人
紅磡庇護工場一道鐵閘突然塌下,壓死清潔女工。事後發現,原來鐵閘並不是突然塌下,而是該鐵閘已經壞了超過半年,可是政府建築署在半年來也沒有為損壞了的鐵閘更換,社署也沒做足警告措施,導致一條人命白白犧牲。而社署和建築署在事後也只是互相推卸責任,可見政府辦事是如何的官僚僵化,更換一道壞了的門竟然要超多半年之久,效率之低簡直是世界奇聞!究竟是政府官員的能力問題?還是政府根本沒有把這些「小事」放在眼內呢?如果是禮賓府的鐵閘壞了,相信不用數小時,新的鐵閘已經安裝好了!如果在私人屋苑發生,該鐵閘早就換好了。
一錯再錯市民受苦
政府官僚僵化導致施政不順,市民生怨,已經不是甚麼新鮮事,但是一次又一次因官僚而衍生的問題則活生生的表示,政府從來沒吸取教訓;一錯再錯,永無止境,令小市民受苦。曾蔭權曾經說過他要做好這份工,但係曾特首從來沒有改善政府的官僚僵化,曾特首根本沒有做好這份工!
曾蔭權自己本身也是政府官僚僵化的受害人。在二○○五年時,申訴專員公署曾經炮轟五個政府部門,在處理有市民於公眾地方晾衫的投訴時,互相推卸責任,沒有出來解決問題,導致投訴接受,結果依舊。最後要勞動當時貴為政務司司長的曾蔭權出面才能擺平。滿以為曾蔭權做了特首後,情況會有所改變,可是政府官僚依舊,毫無進步。
政府官僚僵化導致政府做事慢三拍,和很多有意義的建議也胎死腹中。很多時出現問題,也不懂即時解決,只懂推卸責任或是找種種理由,拖延改善問題,例子更是多不勝數。
例如去年有市民投訴有人在荃灣城門郊野公園的公眾地方非法倒卸泥頭,但政府各部門如路政署、食環署互相推卸責任,沒有部門肯受理,結果出現了要熱心市民自己清理那些泥頭的情況。
有人建議把中環大會堂高座改為一個大型書城,但民政事務局常任秘書長尤曾家麗回答:「要牽涉很多部門的呀!」便令建議胎死腹中,因一句怕麻煩就連建議是否可行也不商討。官僚僵化程度已嚴重至連頭痛醫頭,腳痛醫腳也不如。政府遇到難題,只懂成立甚麼委員會,聘請甚麼顧問去討論,而不是即時解決問題,總之一味拖,一味說要研究研究,就是沒有解決問題的具體方法。當經過一段長時間,終於研究出解決方法時,已經人面全非了。
這是個冷血的政府
最好的例子是金融海嘯來臨,政府只懂成立甚麼經濟機遇委員會,香港足球發展出現問題,民政事務局只懂研究聘請足球顧問研究一番,而最可笑的就是古樹塌下壓死市民多個月後,政府才成立由唐英年領導的跨部門小組去商討問題,辦事慢三拍!
要市民用上生命和流血的代價才換來對保護樹木的關心,要市民用上生命和流血的代價才換來對鐵閘維修的關心,可說是一個後知後覺,甚至可說是冷血的政府。市民是不是要再付上生命和流血的代價,才換來曾班子改革官僚僵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