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曙光:退休前培養興趣免抑鬱

心靈曙光:退休前培養興趣免抑鬱

陳先生任職銀行界逾30年,今年剛退休,他一直與兩名女兒居住,不過大女兒發現他退休後經常賦閒在家,悶悶不樂,而且開始無緣無故發脾氣,一時抱怨腳痛頭痛,一時又抱怨女兒常不在家,沒有時間陪他,又怪責自己無用,令女兒擔憂不已。
長者退休後,一下子變得悠閒,容易胡思亂想鑽牛角尖,他們可能會覺得自己對社會或家庭再沒有貢獻,反而成為子女們的包袱,另一方面又怕子女嫌棄他們,害怕自己會孤獨終老,開始對自己身份不認同,失去自信。
有些長者會擔心自己的退休金不夠用,尤其在金融海嘯威脅下,早年為準備退休的投資可能大縮水,有些又會擔心自己的子女失業或遭裁員。

家人應多陪伴

不少人誤以為退休後身體會不大如前,關節痛、心臟病、糖尿病、血壓高、白內障等毛病陸續出現,其實因為一般人在60至65歲期間,身體機能的衰退會較明顯,正值這是退休時間,才會出現這個感覺。
退休人士要突然從辛勤勞碌的工作環境退下來,無論有退休計劃與否,在心理和生理上都需要一些適應,否則容易出現抑鬱甚至老人癡呆症等疾病。
因此,退休前必須有長遠的計劃,除經濟的準備,50歲前應培養嗜好,因為一般來說,60歲開始會培養新的嗜好;退休後為自己安排一些活動,如擔當義工、搓衞生麻將、行山等。
作為家人,也應多花時間與退休長者相處,如多些回家與他們共膳,假日與他們出外走走。除了身體變化,應注意長者退休後的心理改變,有需要時應尋求專業意見和支援。
撰文:精神科專科醫生李德誠
隔周五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