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學堂:藍籌買盤勁又再惹憧憬 - 譚紹興

投資學堂:藍籌買盤勁又再惹憧憬 - 譚紹興

港股在日前略作鞏固後,昨日又再開車,恒指在午後突破16600阻力,升勢更為凌厲,進一步升至16800多點高位收市。買盤方面,漸由早前集中在國企股,擴散至其他老牌本地藍籌股。
筆者感到,近日本地藍籌股之買盤異常強勁,每有較大的沽盤出現,差不多即時被掃清,「主動買盤」頗為積極,從其急於求貨的態度來看,並不似純因經濟好轉,又或資金流入買貨的模樣。
筆者反而覺得,大買盤的背後意圖,很大機會是博稍後有望在國內上市,成為首批上市的外資企業。
自中央早前宣佈將上海打造成國際金融中心後,據《每日經濟新聞》報道,日前國務院亦發佈了「國務院關於推進上海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和先進製造業建設國際金融中心和國際航運中心的意見」指出,未來將在適當時間便會啟動符合條件的境外企業發行人民幣股票。這亦暗示境外企業可在國內發行CDR(中國預託證券)或直接在A股市場上市,這日子相信應該不遠矣。
本港上市的企業可以CDR或其他形式在國內上市,這一概念,自2006年中已經開始流傳,惟一直傳聞至今,亦未見任何具體行動,但這一次卻可能有點不同。欲打造上海為國際金融中心,又無理由沒有海外企業在上海掛牌上市,若只得國內的A股買賣,則與國際金融中心之名不太符合。所以筆者推測,近期傳聞上海交易所將會推出「國際板」,讓海外企業在該板上市的「成數」頗高。

上海似為「國際板」鋪路

正如在上月中,滬交所已正式發佈「上海交易所股票上市規則」英文版,並要求相關上市公司參照執行,雖然其解釋是要促使上市公司的外籍董事和高層人員、外籍股東等嚴格遵行,但筆者感到,此舉仿似為「國際板」鋪路,相信不只為外籍高層及股東而設,而近日滬交所亦沒有正面否定此流傳。
去年《中國證券日報》便曾以「CDR日漸開花紐交所中移動爭搶A股第一單」報道,紐交所及中移動(941)皆頗希望成為首間在國內上市的海外企業,筆者相信中移動的機會頗高,反正近期它亦需資金建設及擴展3G網絡,中央冇理由唔幫一把。至於紐交所,筆者相信機會不大,反而另一間交易所成數更高,否則冇理由升得咁勁。
此外,筆者相信中海油(883)的機會亦頗高,日前翻查資料,察覺不少國內的QDII基金亦持有中海油,其數量不下於中移動,可見中海油頗受國內投資者歡迎,反而多間本地的銀行股,相信不會在首批CDR之列。

譚紹興
作者譚紹興為證監會持牌人士
電郵:mailto:[email protected]